走出人生的“浪浪山”
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让《浪浪山小妖怪》里的小猪妖成了无数人的缩影。戳中了每个困在“按部就班”里的人,我们何尝不是扮演着父母、子女、同事的角色,渐渐忘了“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可人生本就“风雨各处有,何处不是浪浪山”。真正的“走出”,从不是逃离当下的土壤,而是在熟悉的天地里,活出向上的力量。
打碎重组:在“重复”里踏出第一步。小猪妖听村民说过唐僧师徒的故事,就敢凑齐伙伴出发。被嘲笑“戴大头娃娃冒充唐僧”,便立刻调整形象,最后真为北张村除掉了耗子精。它的勇敢,从不是“一下子做好”,而是“先开始,再调整”。
这像极了我们的工作。作为南水北调的职工,有人十年如一日操控同一扇闸门,有人常年守在防洪加固的工地,有人日日沿着渠道巡查。重复的流程里,难免觉得“这就是浪浪山的牢笼”:曾想过学新技能,却怕耽误日常工作;想过优化流程,又怕“多做多错”;想过创新设计方案,却怕无法通过。可小猪妖告诉我们:突破从来不是“等准备好”,而是“先迈出”。就像火车是朝前开的,去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路途中的风景。人生路上,没有预设的完美,只有不断前行的脚步。
守护理想:在“平凡”里活成自己。四只小妖为救童男童女,用了“一生只能用一次”的大招。当胆小口吃的猩猩怪喊出“我是齐天大圣”时,他们早已不是“模仿者”,而是为理想拼尽全力的“自己”。他们让我们懂得,理想从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在日复一日里,守住“想成为更好的人”的念头。
我们的工作里,藏着太多这样的“理想”。操控闸门时,多盯一眼数据,是让每一滴水精准流淌的责任;防洪加固时,多查一处细节,是护一方安澜的担当;步量渠道时,多排查一处隐患,是守护南水北调“三个安全”的严谨。这些看似“平凡”的事,其实都是“活成自己”的注脚——不是要脱离岗位,而是在岗位上,找到“我为何而做”的意义。
就像史铁生所说:
“结尾是什么?”
“等待。”
“之后呢?”
“没有之后。”
“或者说,等待的结果呢?”
“等待就是结果。”
“那,不是悲剧吗?”
“不,是秋天。”
秋天里,有庄稼成熟的踏实,有草木沉淀的从容。我们的“浪浪山”,从来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不愿向上”的心态。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心中有向上的劲,脚下便有走出浪浪山的路——这路,就在每一次闸门启闭里,每一步渠道巡查中,每一个“认真活着”的当下。
- 上一篇: 平凡的守护
- 下一篇: 石家庄管理处的风雨“守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