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 守护雨中的“眼睛”
九月下旬的邓州,秋雨连绵。南水北调渠坡在雨幕中静默延伸,安全监测设备的信号灯若隐若现,如同默默守护的“眼睛”。
雨中维护
“黄龙渠测站数据未能正常回传。”中控室传来通知。李源召放下手头工作,凭借经验判断,可能是连日阴雨导致太阳能供电不足。他迅速整理工具包,添上必备的防水胶带、万用表、螺丝刀,又赶往仓库取出一块备用蓄电池。
作为一名专业扎实的运维人员,李源召在专业融合后,已能从容应对各类常见运维任务。带上电池,他与同事驱车前往测站。抵达后,还需徒步穿过一段泥泞土路。两人合力抬着二十公斤重的电池,裤脚早已被泥水浸透,雨水顺着安全帽檐不断滴落。
测站静静立于雨中,太阳能板蒙上一层细密水珠。李源召单膝跪地,打开设备箱,用万用表检测电压——果然低于正常范围。他随即开始更换电池。螺丝因长期处于野外略有锈蚀,操作空间也十分有限,他索性摘下手套,凭手感仔细定位,沉着操作。风雨中,同事为他撑起的伞,也仅能遮挡部分雨丝。
咔嚓一声,新电池安装到位。指示灯亮起的瞬间,他松了口气。顾不上擦拭脸上的雨水,他第一时间联系中控室确认。“设备已恢复正常。”听到回复,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雨仍未停,但测站的“眼睛”再次亮起,继续履行着监测使命。
返程途中,李源召心情轻松。对他和同事们来说,雨季的日常运维早已习以为常。他们用细致扎实的工作,保障每台设备在各类天气中稳定运行,守护这条南北水脉的安全底线。
雨水连绵的日子里,正是这些年轻的身影,让科技在古老的缺水难题前持续发光。他们更换的是电池,守护的却是千里水脉平稳运行的梦想,是清澈渠水北送背后的期盼。
作者:代宗岳 代国伟/文 代宗岳/图
编辑:高逸琼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 一位53岁“老水利”的默默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