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管理处多阵地、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研学基地的红色教育实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求索百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穿黄管理处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发了多个阵地,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学在工程一线
牛永超是孤柏嘴控导工程小组的一员,平时多数时间都在工程施工的一线,控导工程是控导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段黄河主流、稳定河势的重要河道整治工程,是维护和稳定黄河河道生态的安全屏障,该工程也是制约穿黄工程后续验收的重要节点部分。在与河南河务局和施工单位等每日工作交流中,在黄河边施工现场的调研接待中,都穿插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治理黄河的历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伴着黄河的涛声,看着滔滔黄河,追忆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党史的学习更易入脑入心。
学在主题活动
黄河博物馆调研学习
管理处党支部通过组织共爱山川河流志愿活动,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中融入长征精神学习,通过学习长征过程中的六渡赤水等真实故事,体验山下长征微缩路径,切实体验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过“识黄河 学党史”调研黄河博物馆的主题党日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黄河宁,天下平”的千年梦想变成现实。一代代共产党领导的治水人夙兴夜寐,披肝沥胆保黄河安澜,在20世纪末化解了“一年几断流、黄河入海难”生态危机,黄河保护和治理这篇大文章也正在党的领导下谋篇开局。党的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是不断治理黄河等流域的历史,古往今来,只有强大的政权、有力的领导才能完成系统性的流域治理,中国共产党出色地履行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党员在认知黄河的同时,追忆党的光辉岁月,重温入党誓词。
学在日常生活
管理处充分利用员工闲暇时间,在食堂播放《国家记忆》等影像资料,学习彭雪枫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在大厅LED屏播放党课100讲等视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党史教育的春风化砥砺前行之细雨;在工作之余互相交流党史书籍、党史影视作品的心得体会,互通有无,互相启迪,真正让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学在当下,用在当时,以党史的学习催生磅礴力量。
学在研学实践
穿黄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党旗式样展示牌,和“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标语牌等红色元素的展示,让师生从水情教育中,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状况的同时学习党史,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52年就开始了调节这种不均衡情势的思索和实践,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大构想,到2002年工程开工,经历了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经过12年艰苦奋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这样伟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优势中,才能集中力量,办成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大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党史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知党情、感党恩、强信念、守初心的最佳方式。穿黄管理处将通过多开辟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开拓学习方式等方法,结合水利部巡视整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