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最可爱的人——集安鸭绿江大桥观摩学习有感
集安鸭绿江大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党支部组织去参观红旗渠的这一天,由于调休在家,我无法参加,但是我就近去中朝边境的吉林省集安市参观了当年志愿军前辈走过的集安鸭绿江大桥。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于此处最先秘密入朝,10月16日起,共42万志愿军官兵和17.2万随军民工和担架队员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集安鸭绿江大桥自1950年10月起,承担志愿军作战物资运输任务,直到1953年7月列车每天都向朝鲜境内运送军用物资,除此之外,通过大桥还运送了8.2万余名伤员回国,并将朝鲜战争难童及陪同8000余人接到中国。这座大桥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这里被人誉为“抗美援朝第一渡”。我看到时,大桥已经显出沧桑,锈迹斑驳,但仍旧显示出高大而宏伟的气势。桥两旁是绿茵茵的葡萄园,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大桥横跨中朝两岸,气势壮观,它是连接中朝两国人民情谊的纽带。
在观摩完鸭绿江大桥以后,我沿着鸭绿往前走,出租车司机给我指出了江对岸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那是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志愿军先辈们,他们在朝鲜的土地上,隔江观望着他们为之拼搏、战斗乃至牺牲的祖国。司机说,这个陵园会定时得到修缮。隔着江远远地,我无法看得确切,但是我能够感觉到志愿军先辈们的凝视,还有他们对祖国深刻的、热烈的爱。我们深知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的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堆积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中国人民军队的军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联系自身,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我时刻牢记志愿军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担当。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堆筑起来的,我们享受着他们的福泽,也必须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我们所从事的南水北调事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工程,所有无论严寒酷暑都在岗位上坚守的、护送这渠清水安澜北上的同志们,都是和平年代里的英雄。我会向他们学习,保持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初心,在南水北调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继续向党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