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一道百年的光——瞭望薪火传承永恒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的气节。百年须臾之间,可能历经三代沉浮,但传承的家风是一道光,它能历经百年而后传世流芳再去照耀未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后辈的没有物质的财富,却满是沧桑的人生智慧与哲理。他们深沉、隐忍、大爱却睿智、理想、无所畏惧。身教大于言传,那些伟岸的身姿就是我们奋斗的动力。这山河如你们所愿,壮阔而富饶,美丽而含蓄,生机而坚韧。
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太平中,从小听着跨国黄河、越过高山,唱着《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中国共产党》长大。我们没有见过那些血淋淋的鲜血和万里山河皑皑的白骨,但传承的故事,从我们的爷爷、奶奶、祖父、祖母口中绘声绘色的描述着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美好。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就是我们传承家风故事最好的童话。
小时候我总是好奇爷爷门牙上的缺口,不曾理解爷爷经历过的战火硝烟。“是当年子弹擦过把牙齿打掉了。”每当提起部队和当年的经历,爷爷总是严肃又认真。
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很天真地问外公:“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外公哈哈大笑,但是转眼就是一丝悲切,叹了口气说:“傻孩子,他们不吃就是为了让你能吃啊。”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我的健力宝和巧克力都让给长征爷爷们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这是首多么气势磅礴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生在现在的我们,无法体会没有健力宝和巧克力的长征路有多难,但感谢爷爷们让我们尝到了它们有多甜。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那里没有浸透的红军的热血?有一位红军爷爷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部队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面对空气稀薄的冰山雪玲,面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的证明:世界上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下的奋斗史。
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这些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显现在我的身边。也许,我无法体会先烈们的精神真谛,也许我永远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民族精神;我懂得了中国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就是传承。
南水北调是毛爷爷为了解决我们这些北方的孩子吃水的新长征的梦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些来也是可以的。”悠悠南水,浩浩北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历史重任,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梦想,水脉、命脉、国脉,水脉承载的传承是一条流域的精神之光。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就是我们书写的家族传承之书,是我们以后年过半百可以给子孙后代讲述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兴水之利,以水定业,山治国者必先治水,治川之愿、移山之志。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数十载前赴后继,初心不改;数千里引江北上,纵贯山河;数十万移民告别家园,生根他乡。蓄调兼施,统筹兼顾,南北两利,水尽其用。江河浩荡,看拔地而起,横江而立;看江水飞渡,逆势而上;看横跨天堑,不舍昼夜,景明水秀;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奔流向北,是历史和现代的交相辉映,是国盛与时代的旋律。四横三纵,谱写新时代篇章,南水北调,聚民族复兴伟业。
每一年春节,人间浓浓烟火气,水源人最佳的写照是值守,这群80、90的调水人,守着这长渠欢度春季。与他们而言,这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他们有的已为人父,亦或是母亲。当孩子混沌不清地问,为什么不回家陪我,爸爸妈妈想你的时候,我想他们和长征的爷爷是一样的,有些事总需要有人去做,不是我们生活如此轻松,而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为了这精神的传承,为了无数个百年的持续之光。
一滴水的伟业可能渺小,但是千里江河万里水滴。每一个南水北调人汇聚成江,传承小家,兴旺大家。我们生在三代共产党家中,听着革命的故事长大,我们继承了坚韧不拔和默默付出的小付出,是为了完成家国天下,惠泽北上的大付出。为了平稳的供水和运行,因为水脉就是生命的长征路。那些南水北调人,放弃天伦与孩子相聚,却教会了孩子什么是责任和担当;那些南水北调人,放弃了舒适和安逸,却教会了后辈什么是义务和责任;那些南水北调人,放弃了享受和荣华,却教会了后代什么是踏实和筑建。每一分巡渠检查都是安全的保证,每一刻检测和重复的值班都是后方保障的力量,每一时核对和再确认都是后代可以更安稳的入眠。我们平凡但不失伟大,我们的后代从我们身上学到的家风就是这个民族传承的力量。
现在的我们有健力宝,有巧克力,唯独可能没有“苦”。这一份苦是传承的家风需要的磨砺,没有百炼何以成钢?没有一个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崛起必须自己争取。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在坚定传承下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份成绩我们足以告慰先祖的英灵。正如我们历史书中所写的:“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清朝都城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然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披荆斩棘,才终于让原本破碎的国家得以重整山河,走在崛起的道路上,也终于让100多年后的我们能够逐渐接近一个梦想。它是喻培伦、方生洞、陈更新、林觉民等黄花岗72烈士死难的梦想。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的代表在南湖游船上殷切期盼的梦想。是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等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优渥条件回归祖国时怀抱的梦想。它是一代代中国人从1840年起从未停止过的传承。我们还在书写传承,我们还在路上前行,或许我们异常渺小,但我们愿略尽绵薄,未来会有更多人接过父辈的旗帜,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奇迹。
- 上一篇: 从丹江口到团城湖
- 下一篇: “党史播报”架起党员与群众之间学习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