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风故事,做合格传承人

时间:2021-10-26        文章来源:河北分局高邑元氏管理处
【 字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前两天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研学了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故事,大家共同品读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家庭故事,感受了良好家风的博大内涵。

读家风故事,品红色精神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员要谨慎用权、严以律己。周恩来绍兴老家的一个亲戚来探亲,按辈分他是总理的叔叔辈,但年纪却比总理年轻得多,那时候总理已经50多岁了。总理按照老规矩把客厅正面的大沙发让给他坐。这位亲戚来北京希望总理给他找一个合适的工作,总理告诉他找工作应该找地方组织,让地方政府帮助解决,并且对他说:“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谋求一官半职,周恩来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读家风故事,管好身边人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我们党的队伍里,也有一些为官者,从人情往来最细微的地方开始疏忽,从最无伤大雅的小节处慢慢滑坡,从最不经意的瞬间开始松懈。因为欲望,变得贪心不足,渴望将手中的权力变现,来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私欲。比如苏荣在江西强推“一大四小”造绿工程时,大肆卖官。苏荣及其妻子、儿子都收钱,家里成了“权钱交易所”,什么人的东西都收,不仅收现金、字画、瓷器,连价值仅千元的小摆件也收。周本顺被查出的涉嫌经济犯罪的问题中,相当一部分和他儿子经营的生意有关。一些私企老板看中周本顺手中的权力后,拉拢周本顺的儿子一起合作经商,对子女的溺爱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

提高修养,做合格传承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提出的家庭建设,最后回归的还是一个人的修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提高自身修养,做合格传承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是人心所向,更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我要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先锋模范的学习,激励自己爱党爱国的热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党忠诚老实,廉洁自律,明白手中的权力是哪来的,应该用在哪,而不能成为个人和家庭的“私器”,注重培育高尚情趣和提升道德境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会处理好身边各种关系。处理好夫妻关系,建立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处理好子女关系,做到既养且教、爱而不娇。处理好亲朋关系,做到公私分明、合情合理。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端蒙养、重家教,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庭建设有利于引导家庭成员遵守家庭道德规范,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勤俭持家、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围。

大手牵小手,文明一起走

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做为一名党员母亲,我经常思索,我怎样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呢?

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平时过马时不闯红灯;上班、上学不迟到早退;帮助孩子树立法律法规意识。

书香传家远,丰富精神追求。英国学者培根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坚持每天睡前带孩子阅读半小时。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在家庭中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以此形成家风传承下去。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教育孩子从小爱国。利用节假日带孩子瞻仰红色教育基地,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识国旗,唱国歌,在孩子心中播一颗爱国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在我眼前不断浮现,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好的家风靠一代代人去创建、去传承。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我们要把骨肉亲情和爱国情怀融为一体,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李卫华 编辑:李东君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