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圆满完成年度供水任务 全面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

时间:2022-06-01        文章来源:南水北调集团
【 字体:

5月31日晚8时,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缓缓关闭,标志着2021—2022年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加大调水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东线北延工程累计向黄河以北调水1.89亿立方米,超出计划3.3%。

南水北调集团全力保障东线北延工程供水任务圆满完成。

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加大调水实施方案》,经统筹考虑沿线工程、水情,本年度北延工程加大供水于3月25日正式启动。4月1日,水头抵达天津市九宣闸。4月14日,北延工程和潘庄引黄入冀工程正式开始联合调度运行。4月28日,岳城水库来水进入南运河,东线北延、潘庄引黄和岳城水库联合调度运行,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4月30日,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后续水源利用工作方案》,启动两湖段邓楼、八里湾泵站从上级湖调水北送。5月16日,台儿庄、二级坝泵站启动调水,同日江苏境内运西线各梯级泵站陆续开机运行,东线一期工程13个梯级14座泵站参与北延加大调水。本次调水各水质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部分时间为Ⅱ类,确保了一渠清水北上。

南水北调集团高度重视此次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工作,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把完成好此次供水任务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一是加强调水工作协调和指导。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做好任务分工,落实各级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调研检查工程运行情况,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此次供水任务。二是提早落实调水准备工作。在总结调水经验的基础上,会同山东、河北和天津有关单位以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确定调水水源和用水需求,落实供水协议签订,完成工程运行准备等工作。三是抓实抓细调水实施安排。结合沿线水情、工情及用水需求,制定东线北延工程加大调水实施方案,并根据调水实施情况,编制加大调水后续水源利用工作方案,分析东平湖可利用调水量,提出北延加大调水后续水源和水量调度安排建议,确保北延工程加大调水和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强化安全运行管理。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水量水质监测、工程管护巡查等工作方案,以及疫情防控、应急调度等专业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成立运行管理、水量监测、工程巡护、油坊节制闸、疫情防控和后勤保障等6个运行现场工作组,开展分段工程巡查管护,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维护调水秩序。五是优化工程调度运行。根据东平湖水位、沿线河道水文水质状况及地方供水接纳能力,及时沟通协商,科学调度,优化运行,逐河段落实调控措施,确保精确精准调水。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作为东线北延工程供水任务的具体实施单位,深刻认识本次调水的重大政治意义,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强安全培训和隐患排查,细化任务分工,做好统筹协调,抓实过程管控,全力保障本次东线北延工程供水任务圆满完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京杭大运河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此次东线北延工程供水的完成,不仅增加了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效益进一步发挥,为华北地区地下水压采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宝贵水源,更为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水利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部署,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是补水行动的重要水源之一,截至供水任务完成,东线北延工程共计向南运河补水1.59亿立方米,超计划完成补水任务。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布局论证工作就是以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为主线和基础开展的,依托京杭大运河,发挥出水源充足、调蓄能力强、可利用现有河湖渠道输水的独特优势。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东线一期北延应急工程输水线路中,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约1010公里,约占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长度的73%,古老的大运河在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资源配置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以后,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保障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作用日益凸显,也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与京杭大运河的成功融合。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升京杭大运河的水质成效显著,保驾护航大运河绿色生态。东线一期工程按照“三先三后”原则,强力推进沿线治污,打造“清水廊道”,实施完成污水处理、工业治理、截污导流、综合治理、垃圾处理、船舶污染防治等六类426个项目,环保治污倒逼经济转型,调水促进治污效果明显。2013年通水前,COD和氨氮入河总量比2000年规划时减少85%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由规划时的3%提高到100%。过去被称为“酱油湖”的南四湖,变身“清水湖”,成功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原来以脏乱差闻名的“煤都”徐州,依托碧湖、绿地、清水打造成为宜居的绿色之城。东线一期工程和北延应急供水工程通过调水和生态补水,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河湖补充了大量优质水源,增加了沿线河湖水网的水体流动,为区域河湖水系健康、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了保障。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9年来,持续调水稳定了大运河的航道水位,改善了通航条件,延伸了通航里程,增加了货运吨位,大大提高了航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大运河沿线经济发展,使大运河航运重新焕发了生机。此外,南水北调东线既是一条调水线,也是一条文化大动脉。山东省在南水北调东线运河沿线上打造出台儿庄古城、德州南运河段等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江苏省依托南水北调东线运河沿线遗产资源,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先后建成开放了中国漕运博物馆和淮安运河博物馆。

南水北调集团确保东线工程“四条生命线”作用持续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时指出,“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显著特点,党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要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推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完善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同一天,在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离不开“有水”的运河实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后续工程论证过程中,将大运河的生态和航运用水列为重要供水目标,为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保障。古老运河走入新时代,南水北调谋划新蓝图。展望新时代大运河,一条包容开放、俯仰古今、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全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仅是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集团将牢记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加强东线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促进工程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好东线一期工程和北延工程效益,积极推进东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确保东线工程“四条生命线”作用持续有效发挥,同时助力千年大运河重焕生机,再展华章。


作者:李季、朱吉生、邵文伟、詹力 编辑:张小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