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鏖战:西黑山管理处的防汛交响曲
午夜的西黑山,星光隐没在厚重的云层后,小西庄公路桥左右岸高填方段却被应急灯光映照得如同白昼。一群身着红色救生衣的身影在大堤上艰难挪动,彩条布与泥土的摩擦声、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划破夜空——这不是演练,而是一场与暴雨赛跑的防汛布防,每一秒都关乎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命脉。
工作人员调试应急电源车
西黑山管理处辖区的高填方段渠道,作为分公司三级防汛风险点,是汛期里必须“捧在手心”的重点。作为中线工程京津雄分水的关键节点,这里的每一寸堤岸都承载着特殊的使命。随着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各路兵马闻令而动,前往重点防汛区域。
“渠道路缘石与边坡缝隙必须全面苫盖!”管理处负责人的指令清晰有力,打破了夜的寂静。拥有12年防汛经验“老把式”的徐旸蹲在湿滑坡面上,手指沿着坡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块偏低处必须整块覆盖,雨水汇集会冲成沟,甚至滑坡!”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每一个指令都来自千百次汛期的经验积累。
应急电源车的轰鸣声中,曹瑞森刚完成柴油发电机的启动,探照灯瞬间将坡面照得纤毫毕现。这位技术能手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珠,转身加入土袋搬运的队伍,红色救生衣在灯光下划出急促的弧线。不远处,山东汉子袁庆涛的提醒声接连不断:“脚下湿滑,注意石头!”“离临水侧远一点!”沙哑的嗓音里,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对安全的执着,直到声音里带上了疲惫的嘶哑,却依然句句清晰。
填方坡上,彩条布在众人合力下缓缓铺开,如同为大堤披上防护铠甲。风声裹挟着泥土的气息掠过耳畔,车辆引擎声、口号声、安全提醒声交织成独特的“防汛交响曲”。在这条输水大动脉上,没有人计较分内分外,只有必须守住的信念在每个人心中燃烧。
云层愈发厚重,暴雨来临前的空气凝滞而沉重。但大堤上的红色身影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责任,用双手筑牢着防线。这群南水北调工程的守护者,正用他们的铮铮傲骨碰硬这场即将来临的暴雨——因为他们知道,身前是必须战胜的汛情考验,身后是数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
- 上一篇: 信息科技公司开展2025年综合应急演练
- 下一篇: 信息科技公司闻汛即动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