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公司搭建数字化台账助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近日,随着最后一台第二层级设备信息的录入与核验完成,标志着中线工程供配电设备数字化台账正式宣告收官。这项涵盖中线工程全部供配电设备、内容繁杂的系统性工作,历时1年,不仅摸清了供配电系统全部“家底”,更为后续供配电设备安全运维、精准精细管理、更新改造及智慧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配电设备是中线工程电力传输的“神经脉络”,为沿线闸门、启闭机、通信设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设备进行供电,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沿线各受电系统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由于中线工程距离长、涉及范围广、设备类型多等原因,长期以来缺乏一套完整、规范、动态的设备台账,给设备检修、隐患排查及风险预判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此难题,信息科技公司勇挑重担、主动作为,积极开展供配电设备数字化台账搭建工作,旨在通过系统化梳理,构建覆盖全、信息准、可溯源的设备管理体系。
此次数字化台账通过数据填报平台搭建,按照“属地管理、分层分类”的原则,以管理处为单位进行统计,将设备划分为两大核心层级,确保管理精细精准,第一层级设备主要包括柴油发电机、变压器、低压开关柜、高压开关柜、直流系统、电抗器、SVG无功补偿装置、中心站二次柜、高压电力电缆、电缆沟(井)、输电线路杆塔10类设备,台账信息不仅显示了设备规格型号、厂家、生产日期、投运日期、额定参数等基本信息,还可实时录入故障情况等动态资料,为其健康状态评估提供全面依据。第二层级设备是将第一层级设备细化至部件,统计各设备组成部件的规格型号、厂家等信息,相对于第一层级设备,第二层级设备数量更多、统计工作量更大。
供配电设备数字化台账的搭建,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而且该台账可实现实时更新与信息化管理,有关人员可通过系统快速查询设备归属、额定参数、故障记录等信息,不仅大幅提升了设备检修效率,还能提前预判设备潜在风险,切实保障南水北调“三个安全”。
- 上一篇: 企地携手倡节水 协同共治谱新篇
- 下一篇: 陶岔管理处开展突击式防汛应急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