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管理处举办通水六周年开放日活动
12月11日正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际,叶县管理处成功举办了以“保障供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邀请到平顶山市政协、市水利局、市广播电视台、叶县县委、县政府以及漯河、周口市受水区供水管理单位等代表。
渡槽参观
本次开放日紧紧围绕主题,利用实地参观、模型演示、展板展示等多种形式交流互动。在澧河渡槽进口节制闸三星级闸站,讲解员为大家介绍闸站运行、生态补水、水流水速等基本情况;在澧河渡槽,大家现场感受水流通过闸门后进入渡槽时浪花拍打闸门的气势磅礴;通过模型演示,让大家直观地了解渡槽、倒虹吸的输水原理和过程,大家跃跃欲试;宣传展板从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建设历程、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等方面,向大家全面介绍了工程运行管理情况,以及通水以来所发挥的巨大效益。
模型展示
展板讲解
参观过程中,大家积极沟通交流。几位土生土长的平顶山市民对工作人员说:“要是没有南水北调,平顶山全市人民就苦了,真的要感谢南水北调。今天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南水北调,很激动、很幸福,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受水区供水管理单位代表和我处相关专业人员就现场设备运行、维修养护、水量计量等日常管理事项进行了业务交流。
活动感言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用水量也在进一步增大,南水北调有效缓解了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了鹰城市民的生活用水,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此次活动正值中线通水六周年之际,属地相关单位代表的到来可以让南水北调的宣传更有说服力,让南水北调的影响更为广泛。
渠首分局举办“渠首风采杯”篮球比赛
为庆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运行六周年,同时也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职工文化生活,增强职工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在中线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际,渠首分局分工会举办了“渠首风采杯”篮球比赛,12月18日,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瞬间
本次比赛共6支队伍,分局机关组建一个队伍,5个管理处(电厂)各组建一个队伍。比赛分为循环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环节,经过几轮激烈角逐,最终分局机关代表队获得冠军,陶岔电厂和陶岔管理处联队获得亚军,方城管理处代表队获得季军。
合影
“渠首风采杯”篮球比赛是渠首分局分工会活动的传统赛事,每年组织一次,至今已连续组织五届。篮球比赛为分局广大职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家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示风采、增进合作,同时也为中线建管局篮球赛的选拔培养了人才。
霸州管理处开展“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六周年”公民大讲堂活动
向学生介绍南水北调的发展史
12月10日,正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际,霸州管理处在霸州市第四小学以“保护水源,节约用水”为主题开展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活动。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管理处讲解员首先通过视频短片向学生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发展史,带领学生领略了南北、东西互济,润泽九州的伟大工程。随后,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动画片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并呼吁他们珍爱生命、远离水域。最后,采用有奖问答的方式为学生发放南水北调宣传册和节约用水纪念品,让学生深刻了解南水北调知识,扩大南水北调工程影响,将“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植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与师生合影
霸州管理处将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六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水北调江都水利枢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持续开展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进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为南水北调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六周年宝丰县以水润城以业兴城纪实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加强“工业强县、物流强县、文旅强县、乡村强县”建设,为宝丰722平方公里的大地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这座城拼了
宝丰县因“宝货兴发,物宝源丰”而得名。随着时代发展,宝丰以煤炭、水泥建材等传统行业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凸显,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经多次研究,宝丰县委县政府全面关停小煤窑,优化水泥建材等行业产业结构,下定决心恢复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期,产生大量弃土。宝丰县政府就地取材,利用县城西北角的堆土场,将开挖出来的弃土堆成假山,起名“五岳山”,下大力气改造,如今的“五岳山”,树木发新绿,青草蹿山坡,月季分外红,土山成新景。
建设之中的五岳山
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宝丰县围绕“水”字做文章,将中心城区玉带河、净肠河两条河流列入综合治理范围;融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生态系统,打造中线总干渠生态廊道;积极构建生态水系,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总干渠两侧的生态廊道已初具规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还不断改变了区域生态,它是当之无愧的生态工程。”宝丰县宣传部王明阳说。截至2020年7月底,宝丰县建成公园绿地29处,面积225.5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绿地率43.7%,绿化覆盖率49.1%。
这里的人富了
宝丰是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少。在工程建设期,宝丰县共安置南水北调移民17288人,分布于13个乡镇296个行政村,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2708人。
为了移民快速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当地移民干部把办实事落实到人,使丹江口库区移民身在“异乡”体会到了回家的感觉。宝丰县移民安置中心在马川新村投资238万元建成了规模化的食用菌菌种生产工厂,引进专业公司进行技术指导管理。
2020年以来,宝丰县移民安置中心陆续投入730万元在马川新村建设以“农业智慧方舱”为主导的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园,共建设“农业智慧方舱”12座24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52座以及配套设施。目前,菌种厂实现了食用菌菌种工厂化生产,日产食用菌4万袋。采取“公司+园区+移民群众+特色食用菌项目”模式,大力推广羊肚菌、白玉菇、鸡油菌等特色食用菌种植产业,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农业智慧方舱”产业园不仅解决了马川移民新村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为移民群众提供100多个劳动就业岗位,每个岗位年收入3.6万元,村集体年受益达40万元左右。
鳞次栉比的马川移民新村安置房和错落有致的“农业智慧方舱”
2018年11月1日,马川新村自来水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丹江人在宝丰吃上了丹江水。“我们现在住上了洋房,开上了汽车,自来水和天然气通到了家里!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就业,这些是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马川新村党支部书记全双超非常自豪地说道。
这座城变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年来,累计向宝丰县供水超过9095万立方米,改变了宝丰县的供水格局。累计为宝丰境内河流生态补水2409万立方米,使宝丰县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宝丰县坚持打造生态宜居水城,全力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城市面貌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宜居宜业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提速。
通水六年来,宝丰县地下水位逐年回升。借助南水北调水资源优势,宝丰以3300年酿醋史的翟集古镇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酿醋产业园。以4100多年的造酒史的宝丰酒产业为依托,打造出中国清香型白酒典范。优质的水资源,还吸引了伊利乳业、花花牛乳业等大型乳企的进驻,以水润城、以业兴城的发展思路为当地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同调水,共圆梦,喜庆六周年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六周年之际,临城管理处邀请临城县调水办及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以“南水北调助力构建国家水网”为主题的周年庆活动。
工程人员讲解午河节制闸标准化建设
活动先参观了临城管理处午河节制闸,由专业人员讲解闸站标准化建设情况,随后参观了河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临城管理所黑沙村分水隧洞,观看了《话说南水北调》第一集重塑江河。
参观活动人员集体合影
活动使参加人员更深刻地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大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我们调水人更应该守初心,担使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勠力同心,为护送一渠清水安澜北上不懈奋斗。
情系六年共成长 安全运行再启航——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通水六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侧记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一个令南水北调人激动的时刻。论证半个世纪,建设十年之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扛起了历史责任,在南北大地上鬼斧神工般画出一条“千里水脉”。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通水六年,给沿线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得以生生不息。
“情系六年共成长 安全运行再启航”通水六周年系列活动在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展开。
仪式南水北调
每一年通水周年庆,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都会精心准备,留下精彩瞬间。满满的仪式感不仅是对周年庆的纪念,更是对运行管理工作者的一种激励。通水六年来,我们每一天都在改变。
通水一周年时,安阳河节制闸还有些荒凉,绿植还未长高,路面尚未铺满。那一年正值全面整治,我们人员紧张,但大家都斗志昂扬、激情满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们看到了运行管理工作的初变。
通水两周年时,我们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已有所成效,所有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一年“7.19”的大雨让我们经历了考验。通水周年庆时,我们举办了“净水传递”活动,取源头水送至北京,一瓶水都来之不易,一渠水更是难上加难。
通水三周年时,我们仍在持续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闸站也有了大变样,电缆沟线缆强弱电分离、整齐划一,标识牌内容准确,和线缆一一对应。安阳河节制闸的绿植也已经长高了,管理处的人员也增加了,人员充沛给运行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助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管理处的工作蒸蒸日上。
通水四周年时,我们又有了新的挑战。“两个所有”跃进我们的视线,从不懂到理解,从少数到多数,“两个所有”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大家发现自己全面素质逐步提高,逐渐能独当一面,遇到突发情况可以从容应对。
通水五周年时,我们继续深化“两个所有”。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大家更能理解和支持“两个所有”了。大家干劲十足,人人都在努力向“多面手”转变,在运行管理工作的路上,每个人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致力于守护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通水六周年时,我们再次来到安阳河节制闸。此时的安阳河节制闸已华丽转变为四星级闸站,安阳河节制闸标准化渠段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今年,我们不仅有“两个所有”,还有“双精维护”、逢事必审,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程中,我们越做越细、越走越实。
经过六年的安全运行,南水北调更有“底气”,这条“千里水脉”给沿线送去甘甜的同时,也肩负起“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的任务。南水北调,祝你勇担使命、继往开来。
通水一周年庆
通水六周年庆
书画南水北调
“老师,这渠道里的水浪好大啊,和大海一样。”“老师,那么远来的水,好喝不?甜不甜啊?”“老师,我要把南水北调的样子画下来,回去告诉更多的人南水北调的故事。”这一句句话语,仿佛银铃一般,响彻在长渠上。
12月12日,为庆祝通水六周年,讲述南水北调故事,安阳穿漳段迎来了一群“小可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带着对南水北调的好奇,走进南水北调、感知南水北调、书画南水北调。
渠道旁,孩子们聆听着南来之水的故事,知道了是谁不远千里而来,为谁送去甘甜;遥望退水闸时,孩子们了解了退水闸闸门一开,清澈的南水就顺着退水渠流进安阳河,给安阳市的母亲河带来生机;近距离看闸门时,孩子们惊叹着闸门的巨大,感受水的传奇;换个角度看南水北调时,孩子们更深知南水来之不易,要有爱水、护水、节水意识。
近距离接触南水北调后,孩子们压抑不住内心的热情,要将心中的南水北调画出来,连带队的老师都灵感迸发,创作起来。你看,孩子们俯身创作,心中南水北调的样子跃然纸上;老师们举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幅幅作品饱含情意,赠予南水北调。
走进南水北调
祝福南水北调
作品展示
传播南水北调
“安阳市区西部一渠清水缓缓流淌,六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不舍昼夜、源源不断地将南来之水输送到沿线千家万户。现在安阳市民已经逐渐淡忘了曾经的水垢,习惯了甘甜的丹江之水。”这是“安阳973”广播微信公众号在南水北调通水六周年时推出的内容。
为更好地宣传南水北调工程成果,在通水六周年来临之际,安阳管理处(穿漳管理处)联合安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通过“安阳973”广播电台讲述南水北调故事,传播南水北调声音。
“安阳973”是安阳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安阳新闻综合广播,也是安阳市政府指定的唯一城市应急广播,有较广的受众群体。通过广播让受众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6年的效益,展示南水北调与当地老百姓的故事,将更直接、更广泛地传播南水北调。目前,节目正在陆续推出。
传播南水北调
六年风雨弹指一挥间,其中万千滋味在心田,今朝我们继续再努力,只为沿途万千笑颜开。今后,南水北调将持续发力,与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绿色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国家水安全紧密相连,发挥综合效益,助力美丽中国。
强强联合 实现“1+1>2”
2020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第六个年头,也是中线建管局推行“两个所有”“双精维护”“高效干事不出事”三大理念的第一年。从客观情况来看,现地管理处各个专业都形成了一套工作方法,下一步,如何让每个人都掌握这些工作方法,从而推动三大理念的实现,达到“1+1>2”的效果尤为重要。
古今中外,“1+1>2”的神奇定律一直在挑战着我们认知中的数学常规。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基层的运行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1+1”现象普遍存在,“A、B岗”“以老带新”“传帮带”“责任段巡视两人小组”“党员1+1”等,要想达到“1+1>2”的效果就要求每一个“1”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每名职工担当起自己的“1”。一方面要又快又好地掌握自己本职岗位的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从粗到细、由繁到简,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彻底实现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另一方面需要每个人高效地执行上级工作部署,通过执行力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
只有大家都站住自己的“1”,才能在成为“1+1”整体时实现“1+1>2”的成效。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做到再学习、再努力、再实践,方能达到“1+1>2”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