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2020年,我们这样走过——渠首分局水质保护工作纪实

时间:2021-01-27       文章来源:渠首分局
【 字体: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了我们的工作模式。为了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大家尽可能减少与他人接触,居家办公、视频会议等新的工作方法盛行起来。渠首分局水质人面对疫情、加大流量输水、汛期安全等多重挑战,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以上,未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道水生态保护研究,为2020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群力抗疫,助力水质保护不断档

疫情期间水质专员采集水样

疫情期间水质专员采集水样

2020年1月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段因离疫情暴发地最近,面临着最严峻的防疫形势。渠首分局召开紧急会议,下达指令 “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在做好防疫的同时,确保水质安全”。从疫情突发到4月武汉解封,渠首水质人始终奋战在通水第一线,坚守岗位,每天认真报送水质信息和防疫信息;部分同事居家隔离未能到岗,已返岗的同事错峰上班,每人主动承担多项监测项目,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水质专员更是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紧急完成应急采样,接力完成样品运送;党员们包干对水质维护人员流动摸排,为在岗人员送去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物资;维护人员每天徒步8公里到站房开展运维工作,药品试剂调配接力,解决药品试剂短缺的问题,保障水质自动监测站正常运转;渠首分局培养现场采样人员,配备无人采样机、水下观测机器人,开展“陆海空”三栖采样,确保水质监测快速响应、持续分析、信息及时报送;同时利用视频监控、无人机、便携监测等设备,开展水质安全巡查、沿线污染源专项排查工作……

全力出击,迎接水质工作新挑战

大流量期加密监测高锰酸盐指数

大流量期加密监测高锰酸盐指数

2020年5月9日,陶岔渠首首次以设计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进行输水。这次加大流量输水是全面检验中线工程状态和大流量输水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一次重要实践。为保障加大流量输水工作,渠首分局专门制定水质安全保障方案和水体藻类影响防控方案;紧急拆除9座影响过流的水质设备设施;提前做好应急物资配备,应急设备维护到位,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大流量过水安全。加大流量输水期间,渠首分局24小时不间断进行水质巡查,连续70天对坝前和陶岔入渠水体进行采样,加密监测藻类数据,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发力科研,促进水生态保护有提升

进行藻类定性定量实验

进行藻类定性定量实验

2020年,渠首分局大力推进渠道水生态相关研究,多项研究齐头并进。开展水文、环境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研究;利用大流量输水时机,启动坝前不同深度水样藻类研究,完成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深、叶绿素a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大流量输水对渠道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大气干湿沉降对中线河南段水质影响研究,完成项目成果验收,构建大气干湿沉降与水质关系动力模型;排查消除水质风险,紧急采购灭蛾灯,解决闸站飞蛾问题,并在辖区内闸站推广应用;开展多形式的除藻控藻研究试验:在南阳管理处余庄西公路桥下游左岸开展边坡清藻机清藻效果试验,编制边坡清藻机清藻实施方案;开展低能量超声波除藻控藻研究,探索超声波除藻控藻设备对渠道内不同藻种生长的抑制效果;开展水生生物补充调查,进一步完善水生生物标本。通过一系列科研活动,筑牢了渠首段水质安全基石,为中线工程安全输水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跨越四季,风雨无阻,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2020年,我们这样走过。

 

作者:李楠/文 李楠 吴佳敏/图 编辑:张小俊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