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服精神懈怠危险须清除思想尘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是首要危险,是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思想根源所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如果精神懈怠,再好的前景也会落空。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身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机会稍纵即逝,一篙松劲退千寻,必须大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问题比较严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振聋发聩、催人警醒。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必须认清表象、找准根源。总体来看,精神懈怠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主要表现有:对党丧失信心,不愿学习党的理论;信奉西方观念,放松思想改造;不信马列信鬼神;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从营造社会大氛围、完善党内教育、加强党性锤炼乃至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入手。
享乐主义伤意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个别党员、干部受到腐朽思想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有的在利益与奉献面前奉行利益优先,在享乐与吃苦之间选择享乐在前;有的眼看升迁无望,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热衷于及时行乐,丧失自我约束。“总开关”出了问题,必然导致这样那样的思想行为出轨越界,导致享乐主义抬头,消磨革命意志。
明哲保身怕担当。干事创业的表现是衡量精神状态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把责任当作信任,精神不振、动力不足、不敢担当,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习惯于当“传声筒”“中转站”;有的表面上干得热火朝天,实则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雨过地皮湿”,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的一门心思为了个人升迁拉关系、搞设计,做工作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显绩不重潜绩,一旦个人升迁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虽然对群众笑脸相迎,但办起事来“客客气气踢皮球”。这些实际上都是由怕担责任、怕出乱子、怕丢乌纱帽的错误思想造成的。
虽然精神懈怠是党内个别现象,但对党的事业、党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的危害十分严重,会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根源上看,精神懈怠主要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因此,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首要任务便是清除思想尘埃、坚定政治信仰。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其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根本举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对党和人民常怀感恩敬畏之心;自觉抵御不良思想和风气的腐蚀,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融会贯通地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度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激发昂扬斗志、增强责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用中国精神激励斗志。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中国精神的弘扬者和代表者,也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国精神。传承好、宣传好、发扬好这些伟大精神,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迈向新征程,水利改革发展也进入了新起点,水利精神有了全新的高度和深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利事业处处涌动着“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与事迹。
在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线工程1432km的长渠上书写青春,挥洒汗水,保障四个安全。担负着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提升的历史使命。他们,就是我们南水北调人!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能来到南水北调,参与伟大工程建设以及通水运行管理,我们是幸运者。同时巨大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容不得一丝迟缓与懈怠。鄂竟平部长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我们该如何做?怎么做?根据中线建管局的总体思路,补短板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提高中线工程供水保障能力,需要从设施、手段、能力、效益等方面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工程运行强监管要立足于“安全”,既要对运行管理的全过程、维护队伍进行监管,也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的监管;既要对工程运行进行监管,也要对企业管理进行监管;既要对事进行监管,也要对财进行监管,更要对人进行监管。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
“两个所有”创造性的提出及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管理处自有人员检查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也对工程进行了“深度体检”,同时为以后规范管理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能力与效率。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成就伟大的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人,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贯彻始终。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遵循党章、党规,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和头雁效应,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应有情怀和政治本色;“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永远是调水人征服困难、创造辉煌、夺取胜利的强大动力。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调水人的岁月在北上的清水中,在调度运行和防汛抗旱的24小时值守中,在沿线巡渠的万千脚步中慢慢滑过。此时,又是一年芳草绿,忆往昔,感慨万千;看今朝,壮志满怀。
- 上一篇: 营造良好家风,从我做起
- 下一篇: 自觉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