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后辈不敢忘
日子一天天地滑过,又来到一年的夏天,渠道沿线的小麦眼见着变得金黄耀眼,给南水北调的长渠换了一副模样。今天去巡渠时意外走了一条不常走的小路,我竟在路边发现了一小块郁郁葱葱的稻田,瞬间,沉痛悼念之情再度涌上心头。
“人生就像种子,要做好一粒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他留下的不仅仅是种子,而是熠熠生辉的科学家精神。他在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那个年代,我们曾经经受了很多的磨难,三年自然灾害,洪水,旱灾,甚至是地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一度很难得到保障,但那一代英雄的人民从来没想过放弃,相反他们以蓬勃的想象力和乐观的革命精神规划着未来,他们用双手改变了现实。粮食产量低,我们研究杂交水稻、提高化肥产量;东部发展缺少能源,我们规划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了解决黄河长江洪涝问题,我们修小浪底、三峡、葛洲坝……中国人向来坚信自己的双手。
为了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史无前例的超级引调水工程来彻底解决南涝北旱的自然问题。为了完成这一超级工程,数以十万的建设者夜以继日建设了十余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东线工程相继通水,为北方人民带来了甘甜的南水,这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方青青水稻,种子是科学家呕心沥血的成果,化肥是无数工作者劳动的结晶,无人机喷洒的环保农药来自最新的生物科技,而那潺潺的一渠清水正是我们南水北调带来礼物。
纪念袁隆平院士,更是与我们正在建设祖国的各位共勉:若是有光便与之同辉,若是漆黑便燃烧自己!
- 上一篇: “逢事必审”在心中——审计有感
- 下一篇: 百年奋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