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牛”王守卫
王守卫和同事检查电缆沟
王守卫,今年35岁,来到南水北调工作九年了。从建管期到运管期一路走来,机电金结、供配电、信息自动化、中控室值班长……调度科这些岗位他几乎都负责过。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辉县管理处的“老黄牛”。
他来自起重机械之乡——长垣,刚毕业的时候,他先后在两家起重机械公司工作。来到管理处以后,凭借着工作经验,开始从事机电金结管理工作。当时的管理处不比现在,还在刚刚组建之初,干渠也没有全线通水。守卫到岗之时,恰逢辉县段闸门与自动化系统联合调试——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跑遍了一座座闸站,查看了一台台设备,遇到技术上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对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他都仔细记录,哪个减速机漏油,哪个传感器失灵,哪个仪表不显示,哪个机构不动作……这些都被他一丝不苟地记下来,出主意想办法,尽力解决问题。他白天跑工地,夜里看资料,现在我们手里的设备图纸,有不少都是他在那时候保存下来的。当被问及那段时光,守卫只说:“那时我学到了不少……”我们办公室春光说:“要是对现场情况不了解,我都去问守卫,他就是‘活台账’!”
王守卫在现场制作电缆标牌
后来,他去了供配电岗,35千伏永久供电设施成了他的工作阵地。400多根35千伏塔杆沿着将近五十公里的渠道撑起了整个辉县段的供电任务,而每根塔杆下都曾有守卫的足迹。举头望塔杆,低头翻线沟。全面整治和设备设施规范化标准化活动中,调度科有项“苦差事”:挂电缆标牌。守卫和调度科其他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翻电缆沟,查线挂牌。地沟阴暗潮湿又狭窄,为了厘清线缆,同志们有时候要蹲在沟里工作。守卫总会说:“小靳(又或者是小李小赵),你个子太大了,叫我先下去看看。”
2018年汛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黄水河支上游35千伏出线端跳闸,辉县整个上游段无法正常供电。此时的王守卫正准备洗漱睡觉,接到电话就赶往管理处。雨一直下,守卫内心焦急,可是并不慌乱,沿着线路,挨个站点查看、测试。头上顶的是雷雨闪电,手里抓的是测试设备,肩上扛的是供电重任。一直到凌晨3时左右,故障终于排除,电力供应恢复,守卫也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豫北普降大暴雨,守卫的第二个孩子也在此时降生。大雨倾盆时,他正在休陪产假。接到返岗指令后,守卫很快就安顿好家人,匆匆赶往辉县。此时他在管理处负责的是信息自动化相关工作,到岗之后,他立马进入状态,排查人手孔井、电缆沟积水和光纤线缆及设备的损坏情况。
他总说:“调度无小事,我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我干的都是份内的工作,很平常。”他是我们南水北调伟大事业中一颗平凡的“螺丝钉”,平凡的“老黄牛”。无数平凡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清水,我们叫——南水北调人。
- 上一篇: 南水北调“钉钉”安全直播课开课啦
- 下一篇: 发挥“传帮带”作用 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