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秋汛背后的故事
“黄河秋汛应急响应仍未解除,本周末请全员继续在岗值班。”10月15日周五,管理处工作群里弹出了一条综合科郝志伟发的消息。自10月5日管理处全体人员提前结束国庆休假赶赴管理处迎战秋汛以来,大多同事已经10天左右没有回过家了,本次继续在岗值班预示着外地的同事要将近20天不能回家。
“同志们辛苦了,大家咬咬牙,再坚持坚持!”管理处负责人说道。是的,由于近几天天气的骤然降温,好几个同事已经感冒,又刚经历过夏汛的紧张和水毁项目修复的苦战,大家都显得有些疲惫和憔悴。但是,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想到这里,大家便感到责任的重大,重新燃起战斗的激情。
“我带着孩子去看看你吧,顺便给你带一点厚衣服,天气降温了,注意身体。”张平喜的爱人在电话里说。“不用来,你刚学会开车没多久,跑这么远来我不放心。”张平喜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然而,周六一大早,张平喜的爱人还是带着孩子和几件厚衣服来了。“爸爸,我们还有40公里就到你上班的地方了!”张平喜接到电话后迟疑了片刻,会心一笑。收到衣服后,张平喜便匆忙送爱人回去:“我这边还有工作,你们抓紧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白天上午和下午各巡查一遍沁河大堤,22时之后再巡查一次,中控室值班人员要24小时密切关注渠道水位流量和上游水库泄洪情况。”工程科的王显利将秋汛巡查要求和最新的巡查排班表发到了工作群内。作为水毁项目修复小组组长和防汛负责人的他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办公室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荣荣,咱们准备去巡查吧?”李海龙用浓浓的鼻音说道,他已经感冒好几天了。“嗯,好,我这就收拾一下!”庞荣荣接了一杯开水后便赶紧出发。
从管理处出发到沁河大堤大概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我稍微眯一会,到地方了叫我一下。”说完李海龙便合上了眼睛。颠簸的车上响起来了微微的鼾声,感冒药的药劲让李海龙的精神显得不太好,时不时咳嗽两声。到达地方后,李海龙和庞荣荣便认真地展开了巡查工作,观察河道沁河水位和流量情况,观察压顶平台积水情况,检查驻守人员的值班记录……
洪水退去的河床上满是淤泥,南水北调专用供电线路35k千伏的杆塔伫立在河床中间。随行的王冉为了检查杆塔基础情况,便踩着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河床中间的杆塔走去。广垠的河床上他的身影越来越小,大概300米的距离,他足足走了将近二十分钟。“路不好走的话就回来吧,要注意安全。”李海龙在电话里和王冉说。“没事,走近了看才能看得仔细。”王冉回答道。等王冉检查完杆塔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40分钟,他的鞋上满是淤泥,裤脚上也沾上了泥土。“脚底有泥,心中不慌。”李海龙开着玩笑,大家哈哈一笑。
“又在和媳妇视频啊,是不是想媳妇了?”管理处的崔肖肖下班后躺在床上和媳妇视频,一旁的王冉打趣道。崔肖肖刚结婚不到一年,因为家在外地,一般在周末才能回一趟家。这个周末需要全员在岗,他又回不成家了,妻子难免会有些“怨言”,他自然需要解释一番。王冉收拾着手电筒,他要准备夜巡了。“穿厚一点,别感冒了,最近感冒的多。”电话那边传来他妻子的叮嘱。
迎战秋汛的背后有很多动人暖心的故事,一边是平凡的坚守,一边是家人的牵挂,这些温馨的故事为紧张的防汛工作增添了温度。南水北调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人的光荣使命。加油!南水北调人!
- 上一篇: 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
- 下一篇: 一场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