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打卡核心水源地 探访生命线工程——记渠首分局举办2021年工程开放日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时间:2021-11-01       文章来源:渠首分局
【 字体:

围观节水宣传文创产品

观看节水文创作品

一滴水,亿万滴水,能带来怎样的效益?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即将七周年之际,10月28日上午,渠首分局在陶岔渠首枢纽举办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放日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邀请南阳地方政府部门、高校师生代表、抗疫医护代表、水源地群众代表等嘉宾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访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零距离感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揭秘千里水脉如何润泽北国。

本次活动是按照中线建管局统一部署,围绕“清渠润北,幸福河湖”主题展开,现场设置多个环节,旨在向公众深入了解国之大事——南水北调工程在推动生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认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幸福工程。

在启动仪式上,渠首分局总工程师代表渠首分局致欢迎辞,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陶岔渠首枢纽和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向南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

活动期间,应邀嘉宾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陶岔渠首枢纽的新闻短片,欣赏了南水北调宣传片《天河》《向水而歌》和《大美中线看渠首》,透过屏幕,认识和领略了壮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紧接着,嘉宾移步陶岔渠首观景平台,通过观看宣传展板,围观文创作品,体验VR看中线,煮水品茗等视听和互动体验环节,并与水源地张河村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感知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随后,大家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登上渠首大坝,零距离“触摸”中线工程;乘船溯游,考察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登临汤山,鸟瞰丹江口水库和陶岔渠首枢纽,观览诗画美景;走访移民新村,了解邹庄新村移民群众幸福的小康生活。

在参观结束后,南阳理工学院三位学生有感而发:“不愧是‘基建狂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太震撼了!”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屈孜琦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伟大壮举,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办得到、办得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次参观不虚此行,回去将给孩子和同事们讲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大作用和显著成效。”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

南阳理工学院教师宋学宁说:“通过煮水品茶,参观水库,看到丹江水非常清澈,喝着丹江水甘甜又放心,希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人喝上优质的丹江水。”

“作为库区群众,我们既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亲历者、贡献者,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水源地群众代表、邹庄村村民邹会彦说,“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东风,邹庄村在地方扶持下,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建立了500多亩的猕猴桃产业基地,产品远销北京,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啦。如今,邹庄村已经开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相信我们的幸福日子一定会更加红火。”

南阳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副主任郑复兴表示,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南阳母亲河白河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改善,南阳城区段呈现出天蓝、水绿、景美的生态景象,白河河畔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参观大坝

参观渠首大坝

据悉,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21年10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2512天,调水量超429亿立方米,四省市受益人口超7900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挥显著,已经成为沿线城市供水的生命线,沿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与此同时,在渠首分局沿线,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南阳市县供水超51亿立方米,惠及人口310万,其中生态补水超9亿立方米,不仅保障了沿线城镇生产生活用水,还有效促进了沿线白河、湍河、清河等河流生态环境改善。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期间,河南电视台、南阳人民广播电视台参与现场报道。另外,渠首分局还通过网络平台同步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近3万人次。

作者:李强胜/文 李强胜 黄嘉奇/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