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与其共成长 奋斗正当时——短期的“安营扎寨”

时间:2021-12-10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穿黄管理处
【 字体:

稽察大队——郭勤军

稽察大队——郭勤军

“支援郑州管理处水毁修复工作,工作之余您陪伴家人的时间也会更多些吧?”

“虽然离家近了些,但只有在单位待着心里才踏实。”

今年夏天河南经历了极端强降雨考验,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南水北调河南段面临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郑州作为河南暴雨集中区域,辖区内的渠道边坡由于长时间暴雨的浸透,难免出现水毁情况。其中,处于核心区域的郑州管理处水毁修复工作最为艰巨,施工面多、工作量大、持续时间久。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稽察大队郭勤军主动请缨,前来郑州管理处支援。

郭勤军自2011年5月加入南水北调后,一直工作于稽察大队,从建设期到运行期,他见证了南水北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这条长渠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稽察大队的工作性质使得奔波成为了常态,全长1432公里中线主干渠、上百座标志建筑物都留有郭勤军的足迹。此次不到四个月的水毁支援工作,应该是他工作以来待在郑州最长的一段时间,但离家距离的缩短并没有在家更久,他依旧习惯待在施工现场。

初见郭勤军是周末的上午,刚刚从工地回来的他正在同工程科值班的同事交待质量检测的细节:“C30的混凝土,测量强度应达到34兆帕以上,才能算达标。这一批满28天养护周期的混凝土分仓进行强度测量,今天把测量数据交给我。”稽察大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得他对安全与质量格外关注。

郭勤军也数不清这是第几个没有休息的周末,水毁修复大干期间,大家都没有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分。“毕竟我们南水北调关系着千万人的饮水质量,我们只有保证施工质量才能更好地确保‘三个安全’。”

在与郭勤军交谈的过程中,“质量”二字频繁地出现,这是稽察工作形成的职业习惯,也正是丰富的稽察工作经验,使他担起了水毁修复工作中质量与安全的大梁。

“水毁修复和加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这期间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回忆起水毁修复时的特别情景,郭勤军陷入了回忆,“水毁修复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可能是上次去厂家追根溯源的经历……”

郭勤军进行菱形排水槽拼装技术交底

郭勤军进行菱形排水槽拼装技术交底

在11月上旬的一次质量安全突击检查过程中,郭勤军小组发现了货车上刚刚运送的一批U形排水沟预制构件存在缺角破损的情况,这些产品需要全部退回。看到这种情况,郭勤军决定即刻带队前往厂家追根溯源,不仅抽检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同时查看仓库骨料,在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检后,确认抽检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强度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按理说不应该会出现缺角破损的情况,当时我们整个小组都很迷茫,为了查明原因,我们决定继续检测。”郭勤军较真的性格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之后我们分别观看了混凝土养护实验、混凝土抗折实验,查看了料仓及砂料……”最后发现,问题的答案与郭勤军手中的砂石息息相关。工厂中机制砂含粉量较大,如果用含粉量大的骨料加工成预制构件,结合力差,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得出结论后的郭勤军举一反三,不仅对厂家敲警钟,也对工程现场拌合混凝土提出忠告。

交谈中,郭勤军中气十足的语气与炯炯有神的目光时刻在彰显着工作中的自信与认真,但不难看出面上残留的熬夜痕迹。在与办公室同事的聊天中得知,夜间工地加班也是郭勤军工作的常态。

“记得刚刚入秋时,我们工程段有一处土方回填需要夜间施工,由于夜间施工要求会更加严格,凌晨3时郭队长还在工作群中询问情况。”连轴的工作使他的身体难堪重负,休息成了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忧心施工现场又使得他辗转反侧。凌晨3时了解过详情的郭勤军还是耐不住心思,6时就到了管理处,不忍心吵醒刚刚入睡的司机,沿着渠道步行半小时来到了施工现场,指导作业细节。

同事指了指办公室角落的折叠椅说道:“那个折叠椅是管理处配备午休使用的,没想到它还陪伴了郭队长很多个夜晚。”曾经崭新的折叠椅也开始吱呀作响,那是日夜坚守留下的痕迹。

不知不觉采访也进行到了尾声,“中线通水即将七周年,水毁修复工作也进行到了尾声,在这项工作结束后您会选择什么方式放松犒劳一下自己?”郭勤军笑道:“应该不会选择休息,这项工作忙完之后稽察大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去处理……”

短期的“安营扎寨”结束后,郭勤军并没有选择休整。献身工作,或许是他送给中线通水七周年最真挚的献礼。

作者:梅阳 文/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