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与其共成长 奋斗正当时——“老本行”散发新光芒

时间:2021-12-10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叶县管理处
【 字体:

图中为牛岭用无核密度仪检测土方填筑压实度

牛岭用无核密度仪检测土方填筑压实度

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七周年前夕的一天,河南分局水毁工程质量检测小组成员牛岭叫上司机师傅张汉锐,与另两位同事周洪彦和任德辉一起,从港区管理处一路赶往两百余公里外的工程现场,开始了当天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今年夏季,中线河南段经历了数次强降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工程水毁。由于水毁工作的需要,凭借多年的工程质量检测经验,43岁的牛岭被借调到河南分局,再次担任起水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任,让沉藏近10年的“老本行”再次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河南省水利检测中心站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一干就是12年。”牛岭回忆道,随着南水北调的开工,2012年他便投身于南水北调的建设管理及基层运行管理工作,一直坚持至今。

牛岭,叶县管理处工程科负责人,有着一双浓眉大眼,眼里时常放着亮光。每到一处,他都按照工程质量检测要求,事先不打招呼,取完证便走。为了节省时间,当天下午到达工程现场后,车一停,他便扛起镐头、铁锹,拿着环刀等工具,与同事一起直奔防洪堤土方填筑现场进行质检。

图中为牛岭用环刀法检测土方填筑压实度

牛岭用环刀法检测土方填筑压实度

水毁现场,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土料摊铺、碾压。“牛岭并没有按照惯例对刚碾压完成的填筑层进行取样,而是对下面土层进行了环刀取样,并对计取的三组样品立即进行了压实度检测,但检测的三组样品的压实度均小于设计压实度。”据同事周洪彦回忆,这样的结果让牛岭心里更放心不下了,继续对下层取样,但结果同样让他很失望。

“一时间,怒火爬满了他的脸上,他并没有发泄出来,但语气上已经有了明显不同。他提高嗓门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说,立即组织维护队伍返工处理,将不合格填土层全部清除,重新翻拌、摊铺、碾压。”同事任德辉说。

三天后,牛岭和两位同事再次来到了该施工现场进行取样检测,面对着再次检测不合格的窘境,施工队伍连同管理处在场人员都迷惑了。“牛工,我们这已经比要求的碾压遍数还多压了3遍,怎么还不合格呢?而且摊铺厚度也是按要求摊铺,含水率也不高啊。”现场施工人员说。

“请把你们的碾压报告及击实试验报告拿过来再说。”牛岭说。

很快,报告的扫描件发过来了,最大干密度1.82克立方厘米。牛岭抓起现场的土在手上仔细捏搓并认真观察。

“你们看看,送检的土样和现场的土一样吗?”牛岭问道。

“都是附近的土,差不多。”施工单位搪塞道。

“你们骗不了我,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牛岭再三追问。

“在牛岭的刨根问底下,施工单位最后道出了实情,原来是施工单位原先看好的一个小区的土方开挖料,后来由于对方中途抬高价格,未能成交,反而拉来了隔壁小区开挖的弃料。”同事任德辉说,“施工单位认为离得很近,土料都一样,就没再进行取样送检,这就导致压实指标不具有代表性。”

后来施工单位重新进行了土样送检,确定了压实参数,防洪堤修复又得以继续顺利开展了。牛岭说:“无论如何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老本行,为工程质量点亮一盏灯。”从语气中,能感知到他对质量工作的看重。

工程质检是个辛苦活,也在于坚持。坐车对牛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克服常年腰肌劳损带来的疼痛,在沿线工程质量检测的路上,他都会往后微调一下座背的幅度并紧靠在车座后面,尽量减少一些不适,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每次还不能移动得太明显。据他介绍,沿线跑得最多的一次工程质量检测,一天去了四个管理处十几处工程现场,来回行程500余公里。一路上,他只能咬牙坚持着。

“检测的时候经常需要爬上爬下,有的渠坡比较陡,泥土也比较光滑,一不小心就滑倒了,这两个月以来,我都滑倒了好几次。”牛岭笑了笑接着说,“白天跑现场,晚上做试验,加班加点到半夜也是经常的事。”

由于晚上天气寒冷、照明不足,这给现场的环刀取样工作也带来了挑战。他苦笑着说:“晚上在渠道上取样,刺骨的大风不断地往单薄的衣服里直钻,蹲也不是,站也不是。有时候,照明条件还不好,手机便成了唯一的照明工具。我们三个人轮流用手机照明进行取样,用完一个再接着用另一个。”牛岭继续说,“每当电量告警的时候,也是最揪心的时候。”这样微弱而又显得弥足珍贵的光芒照亮了沿线水毁修复的质量。

其实,当得知自己要被借调的时候,没有思想准备的他却毫不犹豫地拾起了“老本行”。“我习惯了与泥土打交道,也喜欢奔波于工程现场。”他说,“干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累了。”

作者:李洪坡/文 刘闯/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