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冬奥开幕式现场,一点蓝色的水墨滴落,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从鸟巢“碗口”倾泻而下,滚滚而来,随着河水慢慢冰冻,开幕式变成一片冰的世界。张艺谋用简约、大气的方式阐释了中国人对水、对祖国江河的最美诠释。“天上水”倾泻而下的气势,或许外国的朋友会震撼与视觉效果,但只有中国人在这一刻懂得诗仙李太白一句古诗转换成镜头的“文化之美”。张艺谋导演的设计下,黄河奔流入海的画面冲击到了每一位国人的内心,黄河入海、奔流不息,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浪漫密码。
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我们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播文化,由此也诞生出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无数的名家大流生于斯,长于斯,更有万千大家不远万里,只为一睹母亲河容貌。
这是一条大自然恩惠我们的河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途径于此,在这里黄河与长江亲切握手,共同哺育着中华儿女茁壮成长。守卫于此的中线“咽喉”——穿黄工程,不仅肩负着南水北上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守卫母亲河畔,传播黄河文化的艰巨使命。
南水安澜北上。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穿黄管理处始终坚持底线意识,牢记“三个安全”,不断压实“两个所有”工程巡查,通过所有人排查所有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排查各种问题隐患,将可能存在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全力保障调度通水。坚持党建引领,在穿黄党支部的带领下,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个人及团体,防汛抢险时穿黄人敢守、敢冲;水毁修复时穿黄人能上、能干;档案验收时穿黄人愿检、愿纠……穿黄人矢志不渝用担当和使命,护送一渠清水安澜北上。
守卫母亲河畔。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为有效保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穿黄人同样在努力。穿黄管理处通过孤柏渡控导桩等工程措施稳固黄河河势,周边种植草木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持续性的投入和努力,形成了退水洞出口生态湿地保护区、南岸竖井生态湿地、邙山盘山路生态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域。与此同时,在2022年一事一议项目中,首次引用了“泡沫混凝土+加筋麦克垫+高性能基材+土壤增活有机基质护坡+液压喷播植草”生态处理方案,将科技与生态保护充分结合,不断提高母亲河畔生态环境,确保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传播黄河文化。穿黄管理处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水情教育和生态保护教育,同时也在立足于母亲河畔,结合现有的地理优势,传播黄河流域生态文化知识。穿黄人充分利用穿黄工程这张“名片”,讲述“南水故事”,传播“黄河文化”,为下一代的成长埋下种子,增强文化自信,科普水利知识。穿黄人在文化普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并任重道远。
护水安澜、守卫河畔、传播文化,穿黄人在不断努力,使“丹江水”进千家万户,让“天上水”更源远流长。
- 上一篇: 我身边的运动达人
- 下一篇: 冬奥感悟: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