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国家水网主骨架的美丽样本

时间:2022-03-11       文章来源: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
【 字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多来,累计调水5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4亿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规划中先行先试的“两纵”,从东中线一期工程目前发挥的综合效益来看,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成为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一个美丽样本。

优化配置 一张饮水安全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5·14”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构架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水网。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当好建设国家水网的主力军、国家队,不断完善南水北调“四横三纵”大网络。

俯瞰中国的江河版图,横向的长江、黄河、淮河自西向东,与纵向的东线一期工程(京杭大运河)相交,犹如一个丰收的“丰”字。中线一期工程出丹江口水库,自南向北,一路沟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犹如多了一横的“丰”字。

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七年来,在沿线已经初步构建起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干线工程是纲,配套的输水管道和泵站是目,调蓄湖泊和水厂是结。纲、目、结有机结合,编织出我国从南到北,从城市辐射乡村的两条带状水网。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承上启下,连接起总干渠和用水户终端,包括总干渠至自来水厂的引水渠道、自来水厂以及水厂以下管网。东中线一期工程配套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6省(市),65个地级市,229个县(区、市)。规划线路(干线至自来水厂部分)全长2700多公里。

近年来,工程受水区在用足用好南水北调水(以下简称“南水”)上下功夫,集中发力,加快建设进程,确保了配套工程同步实施早日达效。南水通过一个个分水口、上千个提灌站、十多个调蓄水库、湖泊和数百个水厂,以及无数条地下输水管线,奔向城乡的工厂企业,流向千家万户。从万米高空俯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如两条巨龙巍巍壮观。

东线一期工程在江苏境内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大麻花辫子状水网。工程充分利用了京杭大运河线路,南水在扬州源头出发不久便兵分两路,综合运用运东和运西两条线路输水,与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调蓄湖泊相互缠绕,在进入山东之前并入京杭大运河主干道。这个“大麻花辫子”使江苏境内的受水区供水保证率提高了20%至30%。

东线一期山东干线工程及配套工程体系,构建起山东省T字型骨干水网格局。2016年3月10日,长江水到达山东省威海市,标志着山东省境内东线一期工程规划供水范围的13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供水目标,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2021年11月5日,随着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二期工程正式贯通,北京市地下供水环路正式闭环。北京市建成了一个沿着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及西四环的输水环路,拥有向城市东部和西部输水的支线工程,以及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南水供水水网犹如一个变形的“10”状,全市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天津市逐步形成一个以南水、引滦输水工程一横一纵为骨架横卧的十字型水网,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王庆坨、北塘五座水库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统筹运用。”天津市水务局规计处处长纪俊松说。南水已覆盖天津市16个行政区中的14个,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武清等区实现了南水、引滦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中线总干渠与邢清干渠、石津干渠、保沧干渠、天津干渠和廊涿干渠等配套工程相连,在河北省形成了一个梳子状的水网。”河北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处调研员郭晨英说,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管线2056公里,新建、改建城镇配水管网约7500公里,配套南水北调水厂共128座。

“中线总干渠与配套工程在河南省形成了南北一纵线、东西多横线的供水水网,形状像一个鱼骨架。”河南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雷淮平说,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管道长约1459公里,供水覆盖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11座省辖市及41座县级市及县城的89座水厂。

东中线一期工程沿线多座大中城市纷纷构建起自己的供水网络。

“一纵四横,重点辐射”,许昌市水网为“韭”字的右半状。一纵是南水北调干线许昌段。四横是干线通过4座分水口门向许昌境内供水的15、16、17、18号输水管线,基本呈横向分布。重点辐射是17号输水管线向市区、鄢陵和邻市辐射状供水。

农村供水工程是重要公共基础设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随着全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大力推进,南水逐步润泽工程沿线寻常农村百姓家。

目前,河南省64个乡镇的群众喝上了南水,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河北省受水区130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了优质的南水,在沧州、衡水、邯郸等地区,有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引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天津市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长期饮用地下水的286.8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南水。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务投资公司已经与河南新乡、鹤壁等沿线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沿线配套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不断延长水产业链条。

水系联通 一张防洪减灾网

俯瞰神州大地,东中线一期工程如两条水脉,蜿蜒沟通起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联通重要经济区和粮食主产区,初步实现了“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防洪减灾作用进一步凸显:旱涝无虞,高枕无忧。

工程建成通水前,苏北地区水网体系遭遇干旱年份或用水高峰时段,供水保障面临巨大挑战。

“工程建成通水后,长江水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输出,润苏北、济齐鲁,苏中苏北地区的区域防洪排涝能力迅速提升。”江苏省南水北调办主任郑在洲介绍,除了调水出省功能外,工程兼顾区域防洪排涝,洪泽湖和南四湖防洪库容增加,湖泊调蓄能力大大增强。

2020年春,苏北1000多万亩稻田因干旱插不上秧。江苏省统筹境内东线一期工程和江水北调工程,联合应急调水抗旱,保证了苏北水稻丰收。工程还多次参与省内排涝、区间接力抗旱和河湖应急生态补水,保障了苏北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安全。

山东省把南水北调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每年消化中水2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200万亩;把东线一期泵站工程、渠道工程与沿线防洪除涝结合实施,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和农田排涝条件。

2015年,胶东地区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四市出现资源性水危机。东线一期工程与胶东调水工程首次联合调度运行,持续向胶东地区输送长江水和黄河水,保障了胶东地区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供水安全。

2018年汛期特大暴雨,山东八里湾泵站为地方抽水排涝入东平湖;2019年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枣庄地区特大暴雨引发灾情,台儿庄泵站紧急启动,为台儿庄城区抽水排涝,确保了城区安全。2021年秋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加强调度运行管理,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全力排涝泄洪,协助东平湖及黄河下游泄洪4.6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东平湖防汛压力。

“如果没有中线一期工程,平顶山可能会是下一个楼兰。”平顶山市原副市长冯晓仙至今心存感恩,“2014年7月,平顶山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行的中线一期工程应急输水解围,平顶山市成为中线一期工程第一个受益的城市,群众喝上了第一口丹江水!”

2014年8月,汉江上游水位偏低,东荆河几近断流,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提前应急调水,有效解决了汉江下游的水资源短缺问题。2016年7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30小时降水880.7毫米,长湖超过保证水位0.45米,紧急关头,引江济汉工程两次为长湖撇洪。

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无论是千里驰援应急调水,还是开启闸门防洪排涝,在安全供水的基础上,发挥的防洪减灾作用不可替代,发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工程受水区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财产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环境提升 一张幸福生活网

东中线一期工程联通自然河湖水系,形成了一条生态水网。通过生态用水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地上地下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了受水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东中线一期工程自觉肩负起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在丹江口水库来水丰沛时,中线一期工程加大流量输水,借机向沿线河流、湖泊、湿地补水。2021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生态建设,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加大流量调水,生态补水近20亿立方米,是年度计划的3倍多。自2016年至今,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补水总量达76亿立方米。

生态补水置换出了被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地下水超采局面得到缓解,地下水位逐步上升,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改善了河湖生态与水质,社会反响良好。

沿线城市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提高了供水量,用于河湖水系的生态用水相应增加,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创造了条件。河南省的许昌市、郑州市、焦作市和南阳市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2018年以来,河北省利用南水,为白洋淀和25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滹沱河、滏阳河、七里河等一批重要河流实现了常年有水,补水河道恢复了河畅、水清、鱼游、蛙鸣的勃勃生机。全省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止跌回升,“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态已成过往。

天津市充分利用南水、引滦及雨洪资源实施生态补水,逐步实现对海河、子牙河、北运河等中心城区重点河道的常态化补水,对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四大湿地及独流减河等南部地区河道定期补水,全市主要河流基本实现了蓄起来、动起来、净起来,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19年初,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作为主要措施之一,被纳入其中。2021年5月10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河北、天津供水,回补当地超采的地下水。

东中线一期工程一张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形之网已经形成。以中线一期工程为例,为促进水源地水质保护,丹江口水库周边所有城镇均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全覆盖,污水和垃圾实现全面收集和集中处理。陕西、湖北、河南三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整体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汉江沿岸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随着引江济汉工程作用发挥,周边地区成为群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引江济汉干渠渠顶道路连续3年承接(沙洋)国际马拉松赛事和自行车赛事。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来,从农村到城区,汉江沿线呈现出活水长流、臭湖变清的景象。

东线一期工程改变了江苏、山东两省沿线河网流态和湖泊蓄水情况,水域面积扩大,复苏了趋于衰退或基本消失的生态湿地,改善了区域内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济平干渠工程先后调引南水、黄河水为小清河补源;南四湖流域水面面积扩大,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三十年没见的毛刀鱼、小银鱼又回来了;济南市调引南水和黄河水,向相关水库和河道渗漏带补水,济南市趵突泉等泉眼如今一年四季喷涌。

江苏淮安市的里运河、宿迁市的中运河、徐州市的大运河和废黄河等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支线河道,如今成为风景秀美的城市景观河道。

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已经成立新能源投资公司,以“助力绿色调水,奉献绿色能源”为使命,依托“中国南水北调”卓越品牌和资源优势,围绕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建设,拓展以抽水蓄能为核心,风光水储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布局。

带动发展 一张经济循环网

水运关乎国运。东中线一期工程带来的优质水源,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形成了以工程为纽带的一批城镇和工业园区,织成了一张经济循环网,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河南省为例,水质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被关停,有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的工业企业按计划逐步改造、外迁,促进了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和养殖项目的同时,中线工程水源地和干渠沿线加快调整种养结构,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逐步限制、淘汰高污染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工业,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了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增量不增污。

在东线水源地扬州,2013年以来,沿南水北调输水廊道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将82.4%的沿江岸线划为岸线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推动沿江化工产业退后一公里,关停化工企业263家。

中线一期工程为受水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缓解了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的矛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充足的水源为富士康、百威啤酒等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工程沿线过去受制于水的旅游业被盘活。郑州在市区段干渠两侧各200米范围,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许昌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造“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发展品味。

随着中线总干渠生态带建设和河湖水质持续改善,沿线河湖周边楼面地价迅速提升,过去以主要街道为轴线的地价分配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地价模式。如焦作城区段、邢台市区段等区域,环境质量、商住条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以及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增值潜力和空间巨大。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中线一期工程沿线各地相继作出“十四五”及以后的详细规划,高效利用南水,提高南水北调受水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北京市规划以做足节水、用足中水、立足客水补充为前提,以保重点、强安全、优生态、促宜居为目标,逐步建设形成“四条外部水源通道、两道输水水源环线、七处战略保障水源地、分级调蓄联动共保、水系湖库互联互通”的城乡供水格局。

天津市以一级河道为骨架,二级河道为纽带,以行政区水系为单元,构筑“四横、三纵、十一片区”的河湖水网布局。充分发挥河道的槽蓄能力,让水蓄起来;将雨洪水或引滦水引调至南部缺水地区,让水动起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循环体系,让水清起来。

河南省计划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规划供水范围,包含沈丘、项城、孟州、沁阳、林州、开封市区等26座市(县)。规划新建观音寺、沙陀湖、鱼泉、马村等4座调蓄工程,形成以总干渠为纽带,以供水线路、生态补水河道为脉络,以调蓄水库为保障,辐射水厂及配套管网、河湖库网的供配水体系。

河北省将统筹考虑中东线工程,构建“南水、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水源保障、工程保障、应急保障、管理保障”四大系统,“两纵八横、多库群井”的配套工程体系,实现南水、水库水、地下水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统一调度。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东中线一期工程虽然发挥了较大效益,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用水需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实施国家水网工程、推进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重大引调水项目建设、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不仅为南水北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对南水北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全力以赴推进构建“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配合做好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各项工作,全面做好引江补汉开工建设准备,持续推进西线前期工作研究,多渠道筹措资金,高质量开发建设东中线后续工程。

随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必将融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成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有效助力中华民族全面伟大复兴。

作者: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