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

“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河南分公司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

时间:2022-05-26       文章来源:河南分公司工程处
【 字体:

工程处主持人李乐在直播现场

工程处主持人李乐在直播现场

在“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到来之际,河南分公司开展了主题为“走进科技、你我同行”的科技周宣传活动。鉴于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本次“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河南分公司全程采用网络宣讲。

5月18日,河南分公司用“线上直播”的形式,邀请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数百名师生走进南水北调工程,沉浸式感受“国之重器”的风采。活动伊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宣传片《中线印象》让学生从“云端”的视角,感受“国之重器”的雄伟与壮阔。“同学们,相信你们已经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模样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中线工程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南水的讲师们将会为大家解答。”伴随着引人入胜的提问,工程处的李乐老师开启了他的“在线课堂”,他的讲解幽默风趣,学生通过“直播弹幕”与他亲密互动,这堂课让学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都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在线课堂”直播镜头切换到穿黄的“彩虹桥”上,讲解员贺梦云的声音清晰又干脆:“老师们,同学们,长江水从你们脚下流过,将一路向北穿越黄河。”彩虹桥横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是俯瞰穿黄工程进口建筑物的最佳观景平台,师生在这里了解到中线咽喉——穿黄工程的基本概况,在直播间中与讲解员互动。“老师,请问这长江水究竟是怎样穿越黄河的?”“到下一站你就知道啦。”贺老师卖了个关子。

穿黄研学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穿黄研学基地的设备展示区,这里陈列着穿黄隧洞的实体管片模型以及施工期的各种机械设备,宋波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揭开谜底,“我们通过4250米的穿黄隧洞穿越黄河,相当于大家在操场上跑十一圈才能跑到黄河对岸,这直径7米的隧洞,足以容纳一列火车。”眼前巨大的管片结构,即使在直播间中,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只有置身伟大工程,方能真正感受国家工程的伟大。”直播间中的许多师生赞叹不已。在黄河旁的穿黄观测平台,宋波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利知识,对穿黄隧洞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当学生问起“什么是水头损失,渡槽和桥梁的区别是什么,穿黄隧洞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结构”之类的问题时,他的回答风趣、幽默,“其实穿黄隧洞的结构就像‘奥利奥饼干’。”再复杂难懂的水利知识,都能用通俗的比喻,生动地表达出来。

穿黄观测平台上宋波在讲解穿黄工程知识

穿黄观测平台上宋波在讲解穿黄工程知识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自然十分关心日常饮用的水质情况,为了让师生更直观地了解我们如何在日常对总干渠水体进行“把脉”,本次直播活动的最后一站回到了河南分公司的水质中心,水质监测中心分管负责人针对河南分公司水质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展开了介绍,“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目标,安全将清水输送到沿线各省市,我们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管理行为,通过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污染风险防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实施水质保护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质保障体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科技”含量,也在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离子色谱仪、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浊度仪、电导率仪等检测设备原理及涉及的检测项目,由检测人员演示了地表水基本项目总氮检测过程,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质检测过程。

直播结束之际,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的老师及学生代表发表了活动感言,“我们总在课本上学到南水北调工程利国利民,今天才意识到她的宏伟,这激发了我学习知识的热情,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去现场近距离感受中线工程。”或许今天的研学,已经在他们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通过展示国家重要工程建设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正是我们举办活动的初衷。

作者:胡靖宇 任海平 王梓帆/文 王梓帆/图 编辑:李东君
右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