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遥远 温暖向阳
2022年初,还是学生的我常在深夜盯着宿舍的天花板发呆,彼时的我还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时常充满期待,又总是陷入迷茫。
寒风渐起,街道上斑斓的光影与街角亮起的灯笼交错在一起,回望过去的一年时光,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或简单平淡,或浓墨重彩,串联起属于我的2022。
7月,我来到了南水北调渠道边上,被眼前的壮美场景所震撼,一渠清水缓缓北流,水面开阔,碧波荡漾。我举起手机,记录下我们的初见。
“南水北调工程都有哪些建筑物?”“水是怎么调去北方的?”刚开始工作时,身边许多朋友也对这项世纪工程充满好奇,那时的我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很少接触工程知识的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弄清楚倒虹吸工程是什么原理。南水北调全线有几座闸站、几个分水口,同事们问起来时,我总答得含含糊糊。举起相机很难拍出满意的照片,打开电脑许久才敲出两行干巴巴的句子。这时,南水于我而言是陌生的。
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可成为南水北调的“耳目喉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盛夏8月,我走在渠道旁,湛蓝的水面倒映出匆匆而行的巡渠人和忙碌的土建维护队伍,同事们耐心解答我的问题,为我讲解工程知识。在这里,我渐渐熟悉了工程现场,开始发现身边新闻,记录南水故事。这时,我对南水多了些了解。
10月,头戴安全帽,在现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宿舍消防排查,为南水北调“三个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围坐在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突发事件,党员同志挺身而出,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之中。这时,我和南水渐渐熟络了起来。
12月,面对未知的疫情形势,我跟随大家的脚步在深夜主动返岗,坚守在岗位一线。驻守的日子里,南水北调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彰显出来,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时,南水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之中。
从陌生到熟络,从七月盛夏到北风凛冽,在这里,我频繁地记录着酷暑严寒下的工程巡视、深夜中控室的背影、疫情防控期间的坚守……许许多多瞬间都让我为之动容。
如果能够穿梭回一年前的今天,我一定会告诉那个迷茫的自己:“路途遥远,但仍温暖向阳。未来无法预知,但一一去经历,就足够深刻美好。”
2023年,我要做一个坚定的南水北调人,讲好南水故事,传播南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