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陶岔管理处积极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
参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盘
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陶岔管理处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研学科普教育资源,邀请邓州市乔营学校60余名师生来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教育。
活动开始之前,研学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南水北调是什么吗?”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开启了本次研学实践之旅。
指导学生使用酸碱度试纸测试不同液体的酸碱度
首先,学生来到展厅,看到展厅背景上的人物画像,纷纷说道:“哇,那不是毛爷爷吗!”“没错,南水北调的最初构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52年视察黄河时提出的。”研学老师就此展开了对南水北调历史概况的讲述,通过立体沙盘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情况和“调水秘密”。
利用渡槽、倒虹吸模型向学生讲解“调水秘密”
随后,学生来到活动室,开展现场实验活动。一进门,学生就被眼前摆放的各种实验装置所吸引:“哇,酸碱度试纸滴上不同的液体竟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在学生的惊叹声中,酸碱度测试小实验拉开了序幕。“pH值是一个介于0至14之间的数字,它是判断液体酸碱度的标准。当pH值大于7时,液体呈现碱性;当pH值小于7时,液体呈现酸性;当pH值等于7时,液体呈现中性。”听完讲解后,学生在研学老师的指导下,使用pH试纸检测了纯净水、茶叶水、醋等液体的酸碱度。
在渡槽与倒虹吸工程模型实验中,研学老师一边搭建渡槽工程模型,一边向学生生动讲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需要穿越或跨越很多条河流,在遇到地势较低的河流时,需要架一座桥让南水北调水平稳通过,而这座桥就是渡槽。”研学老师又向学生提问:“黄河向东流,南水北调水向北流,那么南水北调水又是如何穿越黄河的呢?”学生面面相觑,纷纷摇起了头。研学老师拿起倒虹吸模型解释说:“南水北调水可以穿越黄河,‘功劳’主要在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调水穿越黄河时,利用倒虹吸原理,把水从黄河河床下输送到对面去。”讲解结束后,学生尝试动手搭建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输水实验。
实验结束后,研学老师播放了超级工程、渡槽和明渠、如何穿过黄河等科普小动画,在前期理论讲解的基础之上,更加直观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原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中线工程调水的不易和伟大。在南水北调工程科普知识问答环节中,学生踊跃互动,现场气氛浓烈,为本次科普研学实践教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