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那股子拧劲儿
郏县管理处的韩冬,曾被贴上“年纪偏大、思维不够发散”的标签,但熟悉他的人深知,他身上那股不服输、不松劲的“拧劲儿”,正是他干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秘籍”。
这股“拧劲儿”,是破局创新的倔强。面对“创新与守正”的难题,韩冬秉持“党建工作不能悬在空中,必须贴着工程走”的理念,拒绝因循守旧。因现场作业面、设备设施分散,集中学习陷入“召集难、凑齐难、深入难”的困境,有人劝他敷衍了事,他却“拧”着攻坚,没有固定课堂就造“流动课堂”,党员分布零散就让学习主动跟上。他创新“案例式”“现场式”宣讲形式与短视频等载体,将理论课堂搬到作业点、设备检修现场。这“拧”出的创新,让党员先锋作用在一线彰显,理论教育质效提升。
这股“拧劲儿”,是求真务实的执着。“讲党课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和工程运维对上号。”韩冬的“拧劲儿”在备课中尽显。每堂“红色星期三”党课前,他都花三四天时间“磨课”,梳理工程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员工实操难点等内容,把抽象理论拆解成“严把质量关就是践行责任担当”的具体道理。面对“不用抠这么细”的劝说,他反驳“听不懂、用不上,党课就是白讲。”这份对实效的执着,让党建学习摆脱念文件、划重点的枯燥,变得鲜活生动,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这股“拧劲儿”,是凝心聚力的坚守。兰河渡槽检修时,寒冬里作业的员工压力巨大、抱怨频发。他不顾疲惫,牵头搭建“党员互助平台”,让党员“定期坐下来、敞开心说话”。从技术瓶颈到保暖难题,再到家庭烦恼,大家在倾诉中卸包袱、在互助中找办法。即便有人认为“搞虚的没用”,他仍“拧”着坚持。平台成了“暖心驿站”,抱怨少了、干劲足了,队伍凝聚力持续增强。
48岁的年纪,是“拧劲儿”沉淀的底气;看似“固化”的思维,是对事业的纯粹坚守。韩冬用这股聚人心的“拧劲儿”证明党建工作无需华丽包装,心怀责任、扎根实践,便能拧出战斗力与好成绩,让红色光芒在工程一线愈发耀眼。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 雷曦的钢卷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