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 勇于奉献——发扬红旗渠精神,助力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
6月1日,我有幸参加李蕾老师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专题辅导讲座。让我对红旗渠精神又有了新的认识,红旗渠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开辟了新曙光,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一句常说的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胜利永远属于不懈努力及不怕失败的人。”
半个世纪前,林州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这个人间奇迹。红旗渠,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来说,都是中国治水史,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是中国当代建筑史、水利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辉煌典范。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以集体智慧和力量,写就的一段有形的中国历史。
之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过《红旗渠》纪实片,对红旗渠只是有着朦胧的感觉。这次,我再聆听老师讲解,被称为“人工天河”人间奇迹的红旗渠所震撼,为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红旗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总干渠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架设151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历时十个春秋。整个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犹如“天河”,纵贯林州全境。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低、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生活相当艰苦的情况下,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创造了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
历史逝去,然而,在这个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勤政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
红旗渠展示的一切启迪我们:构想未来,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象;实现梦想,需要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敢挑重担、敢负责人的勇气,更需要脚踏实地为理想而奋斗。
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南水北调管理者,红旗渠精神告诉我们,虽然现在无论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比过去好,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理想追求的信念依然不能放弃,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为南水北调事业添砖加瓦奉献应有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