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学习红旗渠精神有感

时间:2021-06-15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卫辉管理处
【 字体:

为什么修渠,为了人民。

一部县志满卷旱荒史,这里的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水、用上水。

10年修渠里,靠什么修渠?

自力更生。难以想象十年的年华,十年的坚持,十年的艰苦奋斗,睡在山崖下、石缝中,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民工戏称清凉宫。难以想象以怎样的姿势悬挂在峭壁间入睡,难以想象冬天凛冽的寒风下他们拿锤的样子。在资源贫乏的60年代,30万人民,10个春秋,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人间天河”,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艰苦创业。当冬天的冻疮遇上扶钎震裂的手掌虎口,就变成从手背打进去的消炎药会从手心呲出来,就算这样,也没有一声苦,这就是铁姑娘。铁姑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女性,她们以柔弱之躯为自己塑造了女性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她们的坚毅让太行山上最坚硬的岩石也低下了头。

团结协作。入冬杨贵老书记去到工地现场,掀起民工的被子一看,被子下面只有裸露的岩石,连忙问送来的席子呢,仓库员回没了,能上的都上了,老书记回去把自己的席子抽出来,说号召全县把席子捐出了,有人问冬天了,一家能不能留一张,老书记问:“你们需要还是工地需要?”就这样,5000张席子送到了工地。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无私奉献。心疼吴祖太,更心疼他的父母,三年痛失三位亲人。1958年女婿因公殉职,1959年刚过门几个月的儿媳妇舍己救人去世,1960年失去了自己年仅27岁的儿子,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白发人送黑发人。心疼张买江,十三岁本该是学校读书的年纪,却早早地学会了担当,接过了父辈的担子,成为了渠上最小的民工。在每一个伟大的工程后面,它都会有无数人付出心血,付出汗水,甚至付出生命,却依然无怨无悔。

10年修渠,林县干部用十年汗水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红旗渠蜿蜒在太行山上,红旗渠精神时刻映在我们心上,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500公里的红旗渠里藏着林县人的期盼,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写满北方的憧憬,让我们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扬钉钉子精神,为南水北调平稳北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祝玉媛 编辑:张小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