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旗渠到南水北调
20世纪六十年代,十万“愚公”抱着人定胜天的坚决,十年磨一剑,用一钎、一锤,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凿出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民喝水难的问题;21世纪初,无数建设者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历时十余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空出世,宛如一条巨龙腾飞在华夏大地,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调水梦变为现实。而我,作为一个在南水北调中线工作的林州人,有幸与这两项工程结下不解之缘。
5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今后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红旗渠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都体现了党服务群众、为民造福的宗旨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红旗渠和南水北调,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水问题,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
从小喝着红旗渠水长大的我,深知水的来之不易,如今工作在南水北调,每天看着悠悠丹江水,片刻不停留地奔向北方,心中满是感动与骄傲。感动的是缺水的日子已是昨日,骄傲的是如今身为一个南水北调工作者,身上担负着守护南水北送的重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两个所有”,落实“双精维护”,做到“逢事必审”,尽自己微薄之力守护好这条渠道,确保这一渠清水永续北上。
- 上一篇: 红旗渠精神学习有感
- 下一篇: 不忘初心——学习红旗渠精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