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学习有感

时间:2021-06-15        文章来源:河南分局温博管理处
【 字体:

6月1日,温博管理处观看了《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聆听了曾经在《百家讲坛》中主讲“红旗渠故事”的李蕾主任作的红旗渠精神讲座,宣讲内容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通过这次宣讲,使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充分感悟和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时代价值。

倍感触动

宣讲开始,先播放了一部红旗渠修建过程的历史纪录片,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两个词,“震撼”和“不易”。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开拓这条渠,林县人民苦干了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崇山峻岭之间筑起了这条震惊中外、造福万代的长渠。在那样物资匮乏、粮食不足、设备落后等艰苦条件下,林州人民硬生生用自己的生命建成了这伟大奇迹。

我以前曾有机会参观红旗渠景区,聆听过红旗渠精神事迹讲解,观看过很多有关红旗渠的纪录片,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受红旗渠精神事迹教育,对红旗渠精神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但是,通过这次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我倍感触动。在那场没有销烟的人与天斗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劳模事迹、劳模精神,无不感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那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一种“人定胜天”的精神。

深受启发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不够,农民自发参与修建,有的人三年才回过三次家。材料不足,就自制石灰、钢材、工具和炸药,利用杠杆原理自制运送石块的简易设备等等,无不彰显了人民的智慧和“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党员,对照自身工作,觉得以后遇到再多的困难也都不是困难了。他们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优秀的精神品质更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

备受鼓舞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帜,催人奋进,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鞭策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偷懒。当年修渠时,正处在三年特殊困难时期,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面对林县大地颗粒无收的现状,面对没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对不少人悲观失望的情绪,面对需要穿越崇山峻岭的艰苦条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回避,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激发了全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经过十年苦战,终于建成了红旗渠。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从事南水北调工作以来,也是感受颇深,南水北调工程,也离不开数十万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离不开移民的巨大奉献。有幸能参与到这样伟大的利国利民的工程中,更要发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勇于担当。

“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我们要具有敢于担当的品质,对工作带着激情,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满怀崇敬,是我们年轻党员应该有的精神面貌。干事业就是要充满激情、发扬斗志,用饱满的工作状态去完成一项项使命。传承红旗渠精神,时刻鞭策自己,用大无畏的精神品质引领自己稳步向前,才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作者:庞荣荣 编辑:张小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