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医博的雨鞋
程医博和同事正在进行夜间巡查
日常工作中,总有自己的相伴之物,它们见证了我们工作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它或许是一个笔记本,或许是一个钥匙串,也或许是一把尺子,而对于鹤壁管理处的程医博来说,是一双雨鞋。
雨鞋上的污泥
8月22日早9时,中线建管局启动河南段防汛三级应急响应,预示着将会有一场暴雨、大暴雨袭击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一线是我们的重要战场,大家都在紧张准备着,程医博迅速穿上雨鞋奔去现场。
“医博,这堆淤泥怎么有些臭啊?”
“排水口有些於堵,垃圾、腐败物都往这汇集,天气炎热,东西易腐烂,不臭才怪,我们要赶快把它清理掉。”
程医博大步向着那堆淤泥走去,淤泥混合着雨水顺着鞋的上沿,流进了他的雨鞋之中。
“医博,怎么有股臭味,你赶紧找个地方把脚冲洗一下。”大家讨论着他清淤的情形,他却只是笑笑。说着说着,微信视频铃声响起,商丘老家的妈妈打来电话,叮嘱他要注意安全,医博向大家说道:“老家现在疫情管控比较严,生活也不方便,但愿疫情、汛情早日结束。”
“医博,袁庄西桥到了。”
只见他快速地站起来,拉开车门,提着他的工具包向外走去……
雨鞋上的斑点
晚上8时,武庄沟左排倒虹吸处,一把手电与漆黑的夜倔强地抗争着。
“程工,真不明白你怎么想的,现场有我们在就行了,你该回就回吧。”现场的师傅说道。
“就是,你说你,非把自己搞这么累,图什么呀这是,这雨我看是不会下了,回去吧。”另一位师傅也重复说道。
程医博只是笑笑,一如既往,谦虚说道:“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不累,主要是想向大家多学习一些现场的知识。”整个施工过程会涉及管理、协调、后勤、安全、技术与工序等方面的知识,经历了“7·20”特大暴雨后,他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工程知识需要学习。白天参与现场施工,从现场工人身上获取实践经验,晚上就在办公室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学习。
24日,天气晴朗,他又拿出了他的雨鞋。
“程工,天气不下雨,就没必要穿雨鞋了吧。”大家带有调侃的语气说道。
程医博说道:“是不下雨了,现场正好在打混凝土,穿上雨鞋,混凝土不容易弄脏衣服。”
这时我注意到,雨鞋的上岩处还有混凝土的星星斑点。
现场的程医博
雨鞋上的草渍
程医博还负责管理处的工程绿化工作,大雨后,草会疯长,草体过高,会影响工巡人员的排查效果。“我想和绿化单位到现场好好排查一下。”
“好的,医博,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如果发现塌陷可用彩条布覆盖,拉上警戒线,防止发生危险。”周科长不断地提醒让他注意安全。
由于边坡湿滑,只能徒步前往,穿有雨鞋的他选择巡视坡顶,为了保证工程平安度汛,他深知,必须认认真真地排查一遍,发现隐患,才能消除隐患。
5分钟、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时间在不停地走着。
渠道段面,不同的草势长体也被他记录下来,伴随着“轰轰”割草的机械声,他越走越远。雨后的天气不是很热,但他的衣服依然湿透了,黑色的雨鞋上沾满了绿莹莹的草渍。返回的路上他那双“绿雨鞋”显得格外显眼。
他的雨鞋都换好几双了,是的,在大家眼里,那双雨鞋还是沾满了淤泥,沾满了水泥斑点,沾满了绿渍。
一双雨鞋,见证了他工作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他的成长。
- 上一篇: 传承
- 下一篇: 做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践行者——渠首分局张伟在郧阳挂职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