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
汹涌的疫情不期而至,在郑州做完劳动能力鉴定的“老牛”,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匆匆赶在回管理处的路上。
曾经缠着纱布和固定手臂用具的“老牛”,伤没好利索就来到了水毁修复处置的现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次的他,尽管伤情已无大碍,本来赶着周末回家想好好照顾生病的儿子,防汛加固项目和设计单元完工验收两项重点工作又赶上了疫情,让他果断放弃了回家的念头。
“老牛”,是穿黄管理处工程科的牛永超,因为踏实肯干的性格,大家日常生活中都喊他“老牛”。在管理处他像一位“特种兵战士”,总是能出现在最需冲锋的阵地上,去年在水利部重点督办项目孤柏嘴控导工程剩余工程和水毁修复处置等重要工作中,都有“老牛”奔波忙碌的身影,今年的防汛加固项目,自然也少不了他的“角色”。
“你们在那清理坡面时注意安全”,在和王留伟商量坡面基底如何处理时,还不时叮嘱工人,他也牢记现场标语上那句话:“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事故是最高的成本。”大学毕业后,在水利施工现场的多年的磨砺,对现场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他会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不会拘泥于施工图纸或者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硬性要求。南岸李村北干渠渡槽下游的浅层滑塌部位,要做成泡沫混凝土和生态护坡,又高又陡的边坡,削坡时要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又要考虑新的混凝土与土坡的结合和受力情况,原方案中坡底要做成比原坡坡度小很多的顺坡,“老牛”考虑到新的混凝土与土体的异质性,结合效果肯定一般,又兼顾受力情况,认为底座的坡底做成反向坡至少是水平基座最好,可让新的加固结构部分像楔子一样楔进土体边坡,受力状况更好,也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
以前从未有过泡沫混凝土的施工经验,也没有通行的规范可以借鉴,“老牛”在网上搜索各种施工案例的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时,也给不少单位的实验室联系请教,还在确定现场配合比的时候不断地与施工工人交流,听经验找建议看效果。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觉得他太过较真,认为这样会影响工程进度,他总是说,这些都是防洪加固项目,也就是即使同样的项目,哪怕稍有不同的因素就得再做考虑。在他看来,符合质量满足要求前提下的工期才是有效的进度控制。
“这块坡面是上午10时左右开始削的吧?”他问监理人员,也跟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起大致推演了“彩虹桥”下游的施工进度。机械削坡进度还比较理想符合预期,但后续的人工清理因为不熟悉和人员偏少,跟不上进度,接下来会掣肘整个进度,他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多想办法对策,不能因为缺乏人工影响进度。
说到进度管理,“老牛”一心想着只要做完试验段,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整个边坡修复都可以开展流水施工作业。流水施工可以一定程度实现生产专业化,提高劳动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又可以充分利用工作面缩短工期,使施工处于连续均衡状态利于现场管理。施工段的划分对于整体均衡施工起着关键作用,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可能的情况下做好搭接施工,这些都十分重要。大学时候在书本上学到的关于流水施工的概念,“老牛”很清楚如果照搬到现场,那就是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是否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工序搭接,按照什么节奏实施,现场工人数量是否满足流水施工的要求实现自由流动,各个工作队的劳动幅度是否能做到均衡,将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牛”在近日的现场监管中也做了不少记录,机械的施工效率,工人的施工效率等数据,这些大家习以为常并不重视的细节,“老牛”却视为珍宝。
夕阳西下,春风仍带寒意,“老牛”在现场俯下身来抓起土块若有所思,在穿黄工程上防洪加固的现场,处处有躬耕于渠道旁的“老牛”,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生命之源。
- 上一篇: 暖春催人进,安全抵“万金”——写给奋斗在南水北调一线的同胞们
- 下一篇: 顾工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