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从“象牙塔”到工程一线
曹博在防洪加固项目现场
“砂浆搅拌机突然坏了,怕是要耽误今天的施工进度了。”在穿黄防洪加固施工现场,一位肤色黝黑的少年无奈地对我说。他是曹博,1997年出生,2020年本科毕业后就来到了穿黄管理处。
第一眼见到曹博时,谁都会给他贴上“不成熟”的标签。那是入职后的新生培训,因为没发工装,大家都会自己搭配合适的衣物,可是曹博却穿了一身红色的连帽卫衣,这样的着装自然也是得到了领导的“额外关照”。“大学里的一切都很自由,一工作感觉什么都被‘管着’。”
那段时间,正值酷暑,新员工们每天都要在现场徒步5公里,跟随老员工学习工程巡查要点,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舍友间也几乎没什么交流,每个人都“累得要死”,倒头就呼呼大睡,那段日子让他初识了水利人的艰辛。
正式入职之后,曹博被分配到工程科,负责工程巡查管理,这份工作让他认识到中线工程的各种隐患,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医院里的“大夫”,在日复一日的“望闻问切”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但是有时,他自己也不确定,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枯燥乏味,有时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台机器,像是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真正让他坚定信念的,是“7·20”那场暴雨。
去年的7月20日,穿黄辖区遭受连续强降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从凌晨到黑夜,接连好几个日夜,管理处所有人都坚守在渠道上,顶着狂风排查工程隐患,迎着暴雨疏通排水沟。
“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在雨中被淋这么久。”那天一直到晚上10时,曹博还和一位年长几岁的同事拿着铲子和编织袋,清理排水沟中的淤泥。“我们迎着风雨逆行,每路过一个排水沟,他都会拿着手电筒,仔细检查是否淤堵,我终于明白‘责任’二字对于我们的含义,那一刻,我的心就和工程连结在了一起。”
防洪加固项目开始后,穿黄管理处成立了防洪加固专班,曹博主动申请加入其中,主要负责穿黄南岸盘山路两个作业面的监管。盘山路高程大,两个作业面又分别在盘山路的坡底和中间位置,来回步行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他便摸索出了一条捷径,“从盘山路的排水沟上下能节约不少时间。”
现在,除了必要的内业之外,曹博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程现场,他说,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工作,起码人可以在工地上走一走,在办公室里坐着他总感觉很压抑,在曹博看来,工地上的人并非竞争关系,大家都希望把工程做好,时间长了大家能聊到一起,就像“兄弟”一样,不过对于施工质量,他从来不会向兄弟“放水”。
M10砂浆的配比是否符合要求,砂浆是否取试块等等,在每天的施工前,他都会仔细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可能现在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未来会对我们的工程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就像给自己家装修一样,你会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吗?”
曹博对我说,他现在对“家”的理解不同了,刚毕业时总会觉得流浪在喧闹的城中央似乎比偏远的郊区更舒服,毕竟基层对于年轻人来说会有些孤独,但他还是选择留下来。我想那大概是心中的“责任”吧,那是属于奋进者的标签,前行者的底气。
- 上一篇: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获评2021年至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下一篇: 穿黄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