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怎么看”之我见
近期开展的“两讲两促”专题学习活动,意义重大。在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改制之时,开展“两讲两促”专题学习活动可以凝心聚气、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促进改革发展。
“怎么看”是站在南水北调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南水北调事业的战略性、伟大性、全局性,充分认识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的深刻含义,认识“四条生命线”“三个事关”的深刻内涵,从而意识到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的重大,背起行囊再出发,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开启新的奋斗之旅。
从党的初心使命看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党的初心使命。1952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如今,南水已成为多个北方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东、中线一期工程的运行,大大提高了受水区人民的生活用水条件,使沿线数百万人告别了高氟水和苦咸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的重视看
习近平总书记半年内两次视察南水北调,在南阳市专门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三个事关”的重要论断,把南水北调提到了关乎国家安全的“生命线”的重要位置。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安全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人民群众的用水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大事。
从解决不平衡的发展矛盾看
“空间均衡”就是要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均衡,核心则是要坚持“以水定需”,根据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南水北调,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在尊重自然的同时,打通流域、跨越区域,这是依托祖国自然地理而下的一盘大棋,也是确保南北方均衡发展的战略大举措。
从国内经济大循环看
水资源格局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保障其他要素市场化配置、畅通经济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在完善国家内需体系中发挥着水资源保障供给的作用,是打通水资源调配互济堵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痛点的重要水网工程,它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畅通了南北经济大循环。
从构建国家水网看
观看我们的企业徽标,时刻提醒着我们南水北调三纵四横的水网格局,中线作为三纵四横水网中最关键的一纵,对水网起关键作用。蒋董事长指出,国家水网有“纲、目、结”三要素,“纲”,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国家水网的“纲”,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就是推进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构筑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从国家安全看
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民族生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从古至今,不同的国家、民族,因水而战、因水而亡的案例比比皆是。据《联合国水资源开发报告》统计,在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举例——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曾经的水草丰美之地,如今已成为荒漠,曾经的文明也随着水资源的枯竭而消亡。南水北调从水安全角度支撑了国家安全。
从构建美丽中国,留得住乡愁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整体布局,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元曲家马致远的诗句,马致远是北方人,这首诗饱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是对故乡的记忆。可见当时北方水系丰富、河晏水清。但是随着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河流渐渐干涸,“小桥流水”也消失不再。
通过南水北调的持续供水和生态补水等措施,黄河以北是河皆枯的景象已逐渐消失,河晏水清、鱼跃鸟飞的景象也越来越多,曾经的“小桥流水”再次进入人们视野,让“小桥流水人家”不再是古诗中的记忆,而是现实中留得住乡愁的美景。
- 上一篇: “两讲两促”专项学习重大意义之我见
- 下一篇: 汇涓成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