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线公司2023年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1月16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由国文作了题为《守正创新 固本强基 加快发展奋力谱写中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
由国文在报告中全面部署了2023年各项工作。他指出,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集团“十四五”规划,围绕集团“三个企业”的战略定位,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总任务,守好“基本盘”,筑牢“压舱石”,发挥好“四个策源地”作用,立足中线、深耕细作、深度对标、全面提升,努力争当落实集团发展战略的先锋部队、支撑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的主力部队、参与国家水网建设的骨干部队,奋力谱写中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度对标“生命线”战略地位,实现“更高标准”安全
持续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促进安全管理能力和工程本质安全水平双提升。依托大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方式、问题通报机制、问题整改机制、问题会商机制,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体系。开展穿跨邻接项目专项治理,开发监管平台、强化分级管控,抓牢全过程监管。系统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推进安保联防、举报奖励、中控室视频监控巡查、左排建筑物及高风险穿跨邻接项目进出口防入侵自动识别报警、电子围栏及AI安防等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完成2023年度单项、专项安全评价和年度安全评估项目成果编制,加强成果运用,强化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应急评估工作。
持续抓好冰期输水。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冰期输水安全检查督导,密切关注气温、水温变化,持续做好应急队伍冰期现场驻守、工程巡查和值班值守。开展冰期输水冰情原型观测研究,实现对极端天气的动态监测,提高应对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发生冰冻灾害后,做到响应及时、处置迅速,控制险情发展。
全面完成加固项目。严格落实防洪加固和京津冀隔离网项目实施要求,6月30日前完成河南分公司第二批高地下水处理及水下衬砌板修复主体工程施工、视频安防和电力系统修复及提升项目;10月31日前确保河南分公司第二批高地下水处理及水下衬砌板修复项目完工。
提前谋划防洪度汛。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认真做好汛前检查,摸清底数、梳理项目,落实加固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强化“四预”措施落实,调整完善风险项目分级标准,做好应急抢险队伍汛期驻守和临时备防,开展防汛演练,实施典型交叉河道洪水预测预报试点项目,持续完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功能。加强汛期巡查排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河湖长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合力处置重大险情。
科学实施运行调度。持续完善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分调度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与水源及受水区的沟通协调,保证水量调度方案有序执行,计划调整高效有序,确保完成年度供水任务;优化供水结构,充分挖掘工程供水潜力,努力实现多供水。开展输水调度自动化系统失效和备调度中心启用指挥全线输水调度等应急演练,练兵备战,全面提升应急调度能力。
系统抓好水质保护。尽早着手刚毛藻等大型藻类增殖机理研究、监测预警设备研发、源头处理装备改进、物理拦捞装置改良等工作。完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推进多元生物预警、淡水壳菜在线监测设备研发,开展总干渠高锰酸盐指数来源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研究。推进水质监测站网优化,推进北京水质监测中心建设。持续健全水质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总干渠保护区内污染源动态管理,大力推进污染源消除。
大力加强技术支撑。落实集团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要求,编制中线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开展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自评,持续完善中线技术标准体系。积极申请参加行标、团标、集团公司等标准的立项和编写,加强技术成果推广运用。完善中线安全监测技术标准,提升系统运行水平,为高地下水渠段处置等项目提供精准测量、提前预警。完成京石段以外工程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推进外部变形自动化观测技术实用化研究,不断提升工程监测能力。
二、深度对标“水网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扎实做好竣工验收。扎实做好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遗留问题处理,全力配合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做好竣工验收;全面完成征迁水保环保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征迁资金竣工决算总报告;全力配合审计署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提高后续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统筹做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和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配合工作,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完成永久占地渣场处置,全面推动中线干线工程不动产权证办理,加快完成河南段、河北邯石段工程压矿手续办理,加速推进保定段、郑州中原区段工程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
坚持战略规划引领。继续深度参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力推进中线调蓄工程体系规划研究等后续项目。密切关注集团编制出台的业务规划,做好业务规划承接;根据集团职能管理规划,做好中线公司职能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子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发展战略、职能定位、业务范围、人员配置等内容。
加快实施投资项目。加快推进西黑山电站按期开工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继续做好自用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按期完成渠首分公司调度生产用房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已批复实施的现地管理处职工公寓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赋能。扎实推进中线输水能力挖潜、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严格把控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强化科研项目检查和成果评审。积极开展大禹科技进步奖等行业奖项以及省部级科技奖项申报。大力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惠南庄泵站)先行先试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稳步推进国产化替代工作,积极开展闸站监控系统国产化应用试点。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引领水质保护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三、深度对标“提质增效”目标任务,实现“更高质效”经营
加快治理能力提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持续构建以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持续推进董事会建设,配合做好外部董事配置工作,加强外部董事履职支撑服务。推动战略与投资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的设立,明确各专门委员会成员构成、职责及日常办事机构。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权益。
坚持提质降本增效。坚持“计划引领、全面预算”,统筹加强计划管理、预算控制,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计划和预算管理水平。落实水费收缴主体责任,建立各层级统一的水费收缴考核机制,巩固多层次水费催交、信息共享机制及四级联动机制,确保完成年度水费收缴目标。稳步推进银团贷款再融资工作,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积极开展跨流域长距离调水成本核算、供水成本梳理和水价模拟测算,为水价调整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力争增值税税率降低、生态供水财政补贴落地。配合启动资产评估体系和价值管理体系建设,在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上盘活存量资产。开展成本实验室“一组四定”工作,探索完善成本管控机制,持续深化提质降本增效成效。
全面强化合规管理。巩固拓展“制度建设季”成效,开展制度执行强化年行动,持续建立健全公司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监督与评价,推动将制度执行监督与评价纳入大监督体系。深入开展法律合规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考核评价、监督问责等内容,推进内控风控合规管理一体化建设。
优化经营业绩考核。开展“管理实验室”活动,推动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制度和效能全面提升。优化考核指标,强化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经营指标过程跟踪机制和统计分析体系,定期跟踪完成情况,及时预警提醒,将财务数据与经营分析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经营业绩考核管理水平。
四、深度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管理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新“三定方案”,进一步梳理机构职能,优化人员配置,完善用工方式。持续加强干部梯队化建设,选优配强各层级干部。用好不同类型人才,做好各分公司专业序列和工勤序列人员配备管理。统筹考虑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和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做好直属公司“三定方案”编制。加强对分(子)公司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开展直属单位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抓好培训项目实施,加大过程监督,适时开展新任职干部和新员工入职培训。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组建博士后管理机构和导师团队。持续优化导师制培养机制,开展首批优秀导师、新员工考核评优。筹备组建工程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推动建立公司职业资格管理体系,开展职业资格注册管理,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作用。
持续规范业务管理。优化完善采购执行和过程管控,实现采购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积极推动采购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招采活动全流程电子化。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工作手册、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开展运行期合同统计分析,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项目、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财务决算等审计机制,完善“1+1+N”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持续提升服务保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持续深化拓展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和“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三个专项行动成效。建立公文季度错情通报机制,优化OA系统,全面提高公文质量和流转效率。全面启动“馆室库”协同系统和历史数据迁移,推动全线“馆室库”数据共享,提升档案管理利用水平。
着力巩固品牌形象。创建中线微信公众号,打造宣传新平台。抓好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平台,集中开展工程开放日活动,持续开展南水北调公民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首都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扶贫助困、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塑造南水北调良好社会形象。
五、深度对标“两个一以贯之”重要指示,实现“更强势能”引领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抓好培训,落实领导干部讲党课和基层联系点制度抓好宣讲,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进行宣传,开展“一线大调研”活动,统筹结合“强根铸魂”和“党建+”工程推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一岗一区”“两优一先”等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化融合载体建设,立足“五个带来”,开展“微治理”活动。充分发挥中线智慧党群系统和中线党建通讯等平台作用,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优秀案例,促进交流互鉴。落实“一年强基础,两年树标杆,三年创品牌”建设思路,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抓实《国有企业基层党务工作手册(试行)》应用,规范“一账一册一法”等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落地见效。
扎实推进大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职能,全方位构建以决策、执行、监督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建立党统一领导,纪检、巡察、审计专责监督,各主管部门业务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系统集成、高效联动的监督工作体系。持续健全监督工作机制,畅通监督主体间信息共享通道,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提升监督效能,形成监督合力。
深化作风纪律建设。健全完善巡察机制,规范巡察工作程序,提升巡察工作效率。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督导机制,在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工作中纳入“学查改”方式,制定民主生活会督导工作细则。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开展巡察“回头看”,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完善公司纪检工作体系,做深做实日常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及其精神的监督检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强化对工程重要环节、存在较大廉政风险的关键领域以及选人用人全过程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