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水青山看泜河的沧桑巨变

时间:2020-11-24        文章来源:河北分局临城管理处
【 字体:

泜河,原名“泜水”,是河北省邢台市北部的一条古老河流。这里有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商城周邑,唐代邢州窑场,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流经临城、内丘、隆尧、宁晋等县,全程138公里。

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滥垦滥伐、随意排放等现象,对当地的空气、水质、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使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泜河几度断流,生态陷入恶性循环。地下水位低、水难喝等问题,困扰着泜河沿岸百姓的生活。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投入运行,不仅给当地带来了饮用水,还带来了景观水。自2014年临城段工程分水以来,已累计向临城、隆尧、柏乡等县市供水4.6亿方,其中正常供水2.2亿方、生态补水2.4亿方,使当地生态、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目前,地方配套工程正在紧建设中,预计2021年全部完成,届时农村群众将全部用上南水北调地表水,这些南水的到来,将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生态和生活水平。

近年来,临城、隆尧等泜河县,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带来的水利条件,对当地的河湖资源进行了综合治理,使泜河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泜河公园、泜河生态观光带等许多标志性生态体系。当地政府实施了泜河河道整治和滨河路建设工程,取缔河道内的非法采矿、采砂、临时厂房等建筑,恢复了河道水体、生态湿地,增加了河岸绿化、亲水观光廊道等景观,建设泜河公园。

泜河公园

滨河大道、邢窑遗址广场、中心广场、市民活动广场等便民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芦苇塘、花海、沙滩、宿营区、婚纱摄影区等生态环境的构建,使当地居民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深深体会到美好的生态环境给当地带来的惊喜。泜河两岸的菊花、硫华菊、荞麦、观赏性油菜等作物装扮,焕发出勃勃生机。天蓝、水清,优美的环境更是引来了久违的白鹭、灰鹳等鸟类重新回到这里飞舞嬉戏、繁衍生息。当地群众的饮用水也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到来得到很大改善,使水浑浊,水难喝,水苦涩成为历史。地下水位的回升,使干涸的河道和死气沉沉的环境得以改善,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空气清新爽朗。

“过去隆尧没水,泜河两岸都是干瘪的树木,杂草丛生,废纸塑料袋乱飞。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如此好的景致。”一位隆尧当地居民自豪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环境。”隆尧县一名政府人员说。泜河在隆尧县境内长33公里,1964年断流后,河道生态一度陷入恶性循环。近年来,隆尧县政府充分利用南水北调生态水作为水源保障,规划实施了泜河生态涵养工程建设,该工程2021年下半年竣工,主要对县城段泜河12公里实施整治,计划年蓄水量800万方。建成后的泜河生态观光带将使隆尧县拥有集休闲、娱乐、绿化、文化历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园,隆尧县将成为生态宜居的滨河新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泜河,作为当地的一条母亲河,伴随着当地人民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绿水青山从梦想成为了现实。让我们共同成为一江清水的捍卫者,自觉行动起来,让家乡的绿水青山更美。

作者:刘兴 文/图 编辑:张小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